?所谓“权”,古时专指秤锤,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秤砣或砝码。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于1986年河南省宝丰县出土的秦代文物,器物呈半球状,生铁铸成,平底实心,其身铸有阳文篆体铭文共40字,...
?六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博弈游戏。它得名于游戏所使用的6根竹管,这样的竹管称之为“箸”,用以投掷以决定行棋,类似于今天的骰子,而一套完整的博具,除了“六箸”,还包括作为棋盘的博局和12...
未来的艺术作品,可能也不再是我们过去看到那种形式了,它一定会表现出更符合这个时代所提供的技术条件和人的生活方式。
?镇纸,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使之保持平整的工具,由古时用于压席角的镇演化而来。原本是文人放在案头把玩之物,有铜、玉、石等各种材质。镇纸作为文房用品应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玉镇纸大约于汉代已...
?五月,风恬淡而舒缓,撩动枝叶,沙沙声勾绘出一抹夏的红色。五月石榴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石榴花杯,胎薄如纸,轻巧莹透,油润...
?卣(you,三声),据文献记载是盛放秬鬯(jù chàng)一类美酒用来祭祀的酒器。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这件商代晚期的祖辛卣,器物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出土于河南省辉县,现藏于河...
?在宋代瓷器各类器物造型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就是造型丰富的瓶类。瓶作为常见陶瓷器,多用于汲水和盛贮液体,在宋代也作插花和陈列装饰之用。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烧制于北宋时期,河南省宝...
?壶,用来盛酒或水的容器。中国早期的壶是由壶口、壶颈、壶腹、壶足构成,有的壶还附有双耳。莲鹤方壶,是春秋郑国国君墓出土的青铜礼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壶高125.6厘米,重64.3千克。壶身呈...
?镇墓兽,是古人安放在墓中镇墓辟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外界侵扰的神兽。最早见于东周,兴盛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河南博物院藏唐代彩绘镇墓兽,高95.80厘米,器型完整。面似胡人...
?造像,指基于宗教信仰而制作的崇拜对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也有以金属铸造成的铜造像。二佛并座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像为北魏时期青铜铸造。在佛...
?戈是华夏文明独有的兵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石戈进行战斗。夏商周出现的青铜戈是更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镂空龙虎纹仪仗戈,出土于河南省许昌鄢陵县王店村,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四月,着着淡绿的薄纱,染着典雅的芳菲,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牡丹花带着清香在绿纱下悠然徘徊、左右摆动、翩翩起舞。四月牡丹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
?这是一支来自于8000年前的笛子,以鹤类禽鸟尺骨钻孔制作而成,故称“骨笛”。贾湖骨笛,因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而得名,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笛身长23.6厘米,径最宽处1.1厘米,器物整体呈褐色...
在古老的文明诞生之初,鹰作为一种猛禽,是人们敬仰崇拜的图腾之一。以鹰为纹饰做成的饰品,更能彰显主人的勇猛和不可侵犯,也寄托着人们渴求神明护佑的愿望。白玉线雕鹰,西周晚期,宽2.2厘米,...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配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海兽葡萄镜,唐代,铜质。直径19.9厘米,重1.65千克,现藏于河南博物...
商代的原始瓷器,源于制陶工具、技术发展,是我国古代由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早期阶段。它以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为胎,器表施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的釉水,因含有铁元素,在1150℃以上的高温氧化环境中...
楚,芈(mi,三声)姓熊氏,公元前1042年楚始建国,被周成王封于丹阳,曾两次建都于河南,后逐渐南迁。由一个远离中原的蕞尔小邦,最终跃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行列,公元前223年被秦国...
七月,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同思绪一起飘逸。懒洋洋的柳枝与热闹的蝉鸣烹饪出盛夏味道,在滚烫的地面上顽皮着,斑驳着。七月兰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
?中国牙雕起源甚早,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象牙雕刻制品,商代以后牙雕制品更是层出不穷,唐宋时期出现了新的雕琢技艺,牙雕制品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象牙...
花釉瓷又称“花瓷”,创烧于唐代,以鲁山段店窑最负盛名,史料称其为“鲁山花瓷”。唐花釉花口三足洗,盥水器,平顶山市苗侯村唐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洗高11.5厘米,口径...
六月,云卷云舒,湿滑的风把串成串儿的雨珠洒落一地,伴着隆隆的雷声润泽万物。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骤雨过后,骄阳用流光溢彩编织出膨胀饱满的梦想。六月荷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
白立方伦敦梅森苑空间正在展出荷兰艺术家彼得·舒夫(Peter Shuyff)在伦敦的首场梳理性个展。
?蒲华《竹》143x39厘米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蒲华用娟秀小楷,线条凝练流畅,笔笔细微,无不体现精致的写实功底。作者在作品中干湿并用,深淡相宜,形态、骨法和墨韵的把握娴熟,法备气至。章法独...
?贺天健《西海门行礁图》54.5x34.5厘米中国画 1952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集中表现了黄山西海门处,千仞壁立、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以长披麻皴展现山体的壁面、淡青绿色表现葱翠的山峦实景,以秃笔...
?贺天健《黄山梦笔生花峰》54x54厘米中国画 1958年 中华艺术宫藏上世纪六十年代,贺天健足迹所到,遍及了苏、浙、闽、皖诸省,尤其为黄山、富春、桐江、太湖等名山胜境,留下了大量的实景写生和...
?唐云《芭蕉》135.5x67厘米中国画 20世纪70-8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整幅作品的构图,以芭蕉树为中心,下方为竹子,主次分明,虚实呼应。画中一只麻雀停留在竹竿上,这也是整幅图画唯一设色的地方,...
?唐云《墨竹麻雀》136.5x67.5厘米中国画 20世纪70-8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墨竹,是中国画中技法最为讲究,笔墨结构最为严格的题材之一。花鸟画中尤以兰竹最难,古人说:“一世兰半世竹”。中国绘画
?谢稚柳《幽壑飞泉》96x44厘米中国画 1980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作是谢稚柳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绘峰峦叠翠的苍莽群山一角,一支泉水,逶迤婉转。从此作中不难看出,画家的线条更加坚实挺秀,气...
?谢稚柳《荷花》78x50厘米中国画 20世纪 中华艺术宫藏自明清以来,以画荷著称的有三家,一是八大,一是张大千,一是谢稚柳。谢稚柳钟情荷花,其独出手眼的画法,更是温婉可亲,铺陈奇丽。画家于...
?程十发《大吉祥》68x47厘米中国画 1980年 中华艺术宫藏画中的少数民族少女席地而坐,身前蹲坐一大两小三只羊,少女脸圆腮红,面带微笑,形象朴实而健康,人羊相依,画面显得温馨动人,暗合了“...
?程十发《茶花·鸡》91.5x69.5厘米中国画 1983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茶花·鸡》的正中,为一株花枝烂漫的茶花树。画家以透着光感的没骨法设色描绘,注意色彩深浅、浓淡、冷暖的过渡和搭...
哈定《劳动》37x27厘米油画 上世纪5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这是哈定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大幅油画创作中的局部习作。画中描绘了一位炼钢工人,哈定下笔流畅、果决,一蹴而就,显出哈定年轻时的潇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