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丹青春秋》49x69厘米中国画 2006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以各种色点、线条和色块,描绘一个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吴冠中在《关于抽象美》一文中说过:“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
?吴冠中《残荷新柳》61x50厘米油画 2003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以抽象的形式表现了残荷新柳的景象。画面中的荷花已经凋谢,只剩下荷茎残留于池塘中。岸边的柳树倒是抽出新芽,丝丝垂下,随风摆动。...
?林风眠《孤鹜》33x34厘米中国画 195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画家以水墨横涂,水天寥廓、水气弥漫,近景中只以稍浓的墨色,涂抹出沙渚、水岸,以及影影绰绰的几只芦苇,一只剪影似的鹜鸟,飞翔在空旷...
?林风眠《芦荡》32x33厘米中国画 196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画家以浓墨横扫,方形的画面上墨色淋漓,墨色深浅的变化以及墨色空隙露出的底色,依稀呈现出平行展开的天空、沙渚、水面。前景中墨色的芦...
?吴冠中《绿苗圃》46x46厘米油画 1977年 中华艺术宫藏正如一群稚气的儿童,苗圃同样可爱,都显示未来生命的辉煌。苗圃的意境之美,须造型的形象之美来传译。这幅苗圃是育于水中的芋头苗,叶初吐...
?沈柔坚 《渔舟》31.5x41.5厘米版画 1965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渔船停泊海边的场景。五只系在一起的渔船停泊在海边,船上的帆布也被收起。近处还停了一艘短驳船,远方扬帆的渔船正在起航或驶...
?沈柔坚《瞻仰》38x50厘米版画 1972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各族人民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场景。画面中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人民,正排队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稍远处是参观后走出会址的人...
?沈柔坚《夜阑人静》66x46厘米版画 1987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夏天月明之夜的阳台景色。蓝色的大幅块面为作品奠定了清新的基调,白色的圆圆月亮挂在空中,为画面增添了浪漫的气氛。黄色的竹...
?钱瘦铁《秋葵》79x28厘米中国画 1956年 中华艺术宫藏画面正中排列着两株秋葵,花色暗红,叶片繁茂。先在底部施以淡墨团块,再以略粗的线条勾勒附形,使葵花和叶片视觉效果饱满,而又带了一股写...
?钱瘦铁《葡萄八哥》128x32厘米中国画 1936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画构图集中于画心中部。一只栖息在葡萄枝藤上的八哥,觊觎着挂在藤下结满硕果的一串葡萄。有趣的是,画家对葡萄的勾勒注重远近层次,...
?钱瘦铁《青菜芋艿》53x52厘米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青菜芋艿》,青菜虽不饱满但劲拔奇崛,芋艿个头硕大,表面纹路清晰,新鲜诱人,同青菜形成一种视觉色调上的反差。青菜茎叶墨色绿中泛黑,...
?沈柔坚《村屋》50x61厘米版画 1986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一村中的屋子。画面以白色墙面为主体,屋中红色的人物格外显眼。红、白、绿色的交相辉映下,营造出恬静、安谧的生活氛围。作者将色...
?沈柔坚《雪后》23x31厘米版画 1957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雪后的夜景。画面以深色表现夜晚的城市,房屋的窗中泛出点点黄绿色的灯光,屋顶、树上白色的积雪,为夜晚中的城市增添了一份梦幻般...
?沈柔坚《河水让路》 60x39厘米版画 1959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大型水库的建设场景。整幅画面以深色为基调,以建设工地上红色的旗帜,和泛起的白色水花为点缀,表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和建...
?沈柔坚《散集后》59x43厘米版画 1982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刻画了一对男女,在散集之后坐在树下休息的场景。散集后的村民将空竹篮挂在树上,村民坐在树下休息聊天,那些空空的篮子说明今天收益颇...
“互联网+”的时代,推动着社会的大发展,也不停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消费习惯。
悉尼双年展于近日宣布,因为疫情恶化,于3月14日刚刚开幕的第22届双年展将关闭,整个展览移至线上。
叶县,古为豫州地,周属应侯国,春秋时期为许国国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是许氏、叶氏后裔的祖地。跽坐铜人,河南省平顶山叶县旧县四号春秋墓出土,高13厘米,共16件,现...
器物介绍妇好夔足方鼎,1976年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年代属于商代晚期,距今已有3200多年。这件夔足方鼎通高42.3厘米,出土时为一对,一件在河南博物院,另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外形上看,...
骆道明造像,北魏,高44厘米,石灰岩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造像为莲瓣形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主尊头梳束发式高肉髻,圆形头光内高浮雕莲花瓣,面相丰润秀雅,两眼平视前方,双唇轻轻闭合,慈...
基本信息这件方鼎是1974年在郑州杜岭街一个商代铜器窖藏坑出土的,所以学界又称它为杜岭方鼎。该鼎形体厚重,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因为同坑出土了两件形制相近的方鼎,另...
三彩骆驼及牵骆驼俑,1962年河南省洛阳唐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驼高84厘米,俑高62厘米,白陶胎,模塑,骆驼体态饱满健壮,四肢强劲有力,昂首甩尾,作嘶鸣状,通体施绿白黄褐色彩釉。俑站...
?钧瓷属中国北方青瓷,是宋金元明时期一类十分重要的瓷器品种。钧瓷以乳浊状天蓝釉和铜红彩为特色,以极强的釉面遮盖性和斑斓多变的彩斑装饰,深受人们喜爱。钧窑天蓝釉矮梅瓶,金代,1972年禹县...
基本信息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出土于河南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这座墓葬的发现非常偶然,是在1983 年的4月10日,光山县宝相寺上官岗砖瓦厂的工人在动土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墓葬遭到了很严重的破...
?佩饰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之一,也是玉器最广泛的用途,在古代它不仅是简单的装饰,还是权势与地位的物质表征。兽面纹玉牌,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长7.1厘米,宽7.5厘米,厚0.2厘米,由青玉制成,...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刚宣布取消本年度的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第43届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原订于5月15日至31日举行。
器物介绍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夏、商、周三代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这套九鼎八簋, 1996年出土于河南新郑的郑韩古城遗址,年代为春秋时期。九件铜鼎...
铜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有舌器具,为口部向下的“悬鸣”乐器,摇动铃舌而发出响声,在古代属于八音之一的金类,常见于墓葬的随葬品中。带翼铜铃,铜器,夏代,1962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现...
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也指建在高土台及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现今的榭多是水榭。绿釉陶水榭,汉代,池外径50厘米,通高45厘米,1964年河南淅川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年终,岁末,收尾的腊月舞着雪花顺着四季的年轮走来,于宠辱不惊中飘然而行。让心灵在清冷寒簌的风中,去追逐素洁的雪花,灿灿然然。十二...
厚葬之风盛行于唐朝,墓葬是当时社会传神体现,墓葬中的随葬品也无不映现着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凡大葬后,墓内不立盟器神煞,亡灵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
基本信息镂空龙虎纹仪仗戈,1984年发现于河南省鄢陵县王店村,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戈长20厘米,宽12厘米,是春秋时期用青铜所制成。这件铜戈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援、内(音纳)、胡、阑、銎。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