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九大美院
访问量:1677w+
国标代码10003
所 在 地北京
院校特性教育部直属
院校隶属教育部
学历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大学
院校类型艺术
开设专业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网站地址http://www.tsinghua.edu.cn
咨询电话010-62770334
院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其他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杜大恺教授莅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

2020-12-21 09:30 23967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海报

2020年12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杜大恺莅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为师生带来一场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到场。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担任学术主持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到场

讲座中,杜大恺教授回顾了自己画水墨的初衷与目标,以众多作品实例分享了多年的创作心得以及对中国农村的一些认识与思考,由此生发对"民宿"的关注与探讨,继而对青年学子提出期盼与希冀。

讲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举行,150余名师生现场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担任学术主持。同时,本场讲座还通过学堂在线及清华大学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账号线上直播,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受到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杜大恺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绘画创作的目标,提出水墨艺术创作的三个自我要求"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及自己追求的三个艺术目标"民族的""当代的"和"我的"。随后杜大恺教授讲述了选择"农村写生"这一创作形式的动机。他认为中国农村具有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丰富性",他在画农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农村的认识与理解。杜大恺教授希望通过坚持画农村,为中国不同时期的农业文明留下些许印迹。

讲座第二部分,杜大恺教授以自己的写生作品为例,进一步讲述自己在画农村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受。这些精选出来的作品遍布中国各地,以及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南非、爱尔兰、法国等国的一些乡村。这些基于采风写生的绘画作品充分显示了杜大恺教授对农村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艺术思考。

第一,深厚而丰富的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地大物博、地貌复杂、人口众多且民族多样,农业历史悠久,以秦淮为界分旱作与水作。正是这样丰富的土地构成与农业社会,积淀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涵养并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农业社会终将成为过去,但农业社会所曾经历的生存经验不能会成为过去,它们一定是未来发展可凭借的经验,这正是习主席所提到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留住的"乡愁"。对此,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持续地回望。同时,他呼吁建造人类学意义上的博物馆,整体地系统地展示我们的农业社会,为当下甚至未来的历史思考提供条件。

第二,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存在和现实价值应当也是中华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系统时可凭借的经验。杜大恺教授认为农业社会所带来的生存经验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他以张仃、李可染和罗明先生的写生为例,阐释农业社会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并指出中国画须更加贴近当今社会的现实,画农村或是一种途径,对农村的思考应是对关怀人类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又以李子柒为例,以浮世绘对印象派的直接影响为例,以语言与艺术的关系为例,以弗里达·卡洛为例,强调了艺术需要面对现实、关怀现实,需要转化成与当下社会大众共享的状态,从而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

由此,杜大恺教授回顾本次讲座的主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从"民宿"中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未来。"民宿"具有在地性与历史承续性,更是一地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当下的民宿发展已经有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民宿的发展中应更多注入文化情结,与文化更好地结合是"民宿"的未来,也是中国农村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经过"创造性转化",为中国农村带来"创新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此外,杜大恺教授还以王怀庆与沈勤两位老师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语言演进问题。王怀庆以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存在的"太师椅"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价值转化、拆解重构,最终创作出了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艺术作品。沈勤则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切入点,保留其诗性与形态性,结合当代性的语言方式与黑白秩序,完成了传统山水画的当代性转化。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中国传统与世界各国的认识之上,即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有超越时代的追求。

讲座最后,杜大恺教授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指出艺术创作所主张的创新性文化形态是能够通过传统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发展成当下的普遍需求,并希望年轻学子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关怀现实,创作出好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邀请艺术与人文领域的资深教授、学术名家执讲,旨在搭建前沿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及时感知并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艺术与人文发展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系列讲座立足于通识教育理念,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面向清华大学师生及社会公众开放。

下期讲座,同样精彩,敬请期待。(文、图:教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