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艺术家
关于姚俊甫
艺术领域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人文精神,在众多杰出的书法家中,姚俊甫先生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展现出了喜乐、清静、无我之精神,而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是一种本心俱足的深刻境界。
喜乐之精神在书法中的流淌
姚俊甫先生的书法作品,首先给人带来的便是一种喜乐之感。当我们凝视那一幅幅笔墨纵横的佳作时,仿佛能看到先生在创作之时内心的愉悦与畅快。书法于他而言,绝非简单的笔墨挥洒,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艺术交融的欢乐盛宴。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像是跳动的音符,组合起来奏响一曲喜乐的乐章。
从笔画的形态来看,他笔下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那灵动的笔触,或轻盈上扬,似鸟儿欢快展翅;或婉转迂回,如溪流在山间嬉戏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笔画中自带的灵动之美,正是喜乐精神的直观体现,仿佛在书写的瞬间,先生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内心的喜悦都融入到了墨汁之中,让它们在宣纸之上肆意绽放。而且,在作品整体的布局上,也能感受到一种和谐与欢快。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相互唿应,宛如一群欢乐相聚的老友,共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也不禁被这份喜乐所感染,嘴角上扬,心生欢喜。
清静之韵味的彰显
深入探究姚俊甫书法,清静之精神宛如一股清泉,贯穿其中。在当今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能够在书法创作中保持一颗清静之心实属难得。先生在提笔落墨之时,仿佛能隔绝外界的一切纷扰,进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和书法的静谧世界。
观其书法,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空灵与淡雅。笔画虽有力道,却不张扬,内敛含蓄,像是在寂静的深夜中默默散发着微光的星辰。墨色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浓淡相宜,没有过多浓墨重彩的堆砌,而是以一种素净、清幽的色调展现出书法的韵味。那淡淡的墨痕,仿佛是岁月沉淀后的静谧痕迹,让人在欣赏作品时,内心也随之沉静下来。而且,他书法的结构往往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不刻意追求奇巧,却在平稳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静气质,如同一位隐居山林的智者,远离尘世喧嚣,独守内心的一片宁静天地,用书法传递出这份难能可贵的清静韵味,让每一位有缘欣赏其作品的人都能在这纷繁世界中寻得片刻的心灵休憩之所。
无我之境界的抵达
姚俊甫书法所展现出的无我之精神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很多人在创作时往往难以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或为了追求名声,或为了彰显个性,而在作品中留下了过于浓重的“我”的痕迹。然而,先生的书法却能超脱于此,达到一种无我之境。
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不会感觉到刻意为之的个人风格的堆砌,而是仿佛能看到书法艺术本身最纯粹的美在自然流淌。他在书写过程中,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书法的传统与文化之中,以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为己任,让每一笔每一划都遵循着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律和神韵。他不是在书写“姚俊甫”三个字,而是在书写千年书法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是在与古代的书法大家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刻意的炫技,看不到为了迎合世俗眼光而做出的妥协,有的只是对书法艺术虔诚的敬畏之心和忘我的投入,就像一位无私的摆渡人,用自己的书法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观赏者能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书法艺术那深邃而纯粹的世界,感受无我境界下书法所散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心俱足的深刻内涵
而这喜乐、清静、无我之精神,归根结底都指向了一种本心俱足的境界。所谓本心俱足,便是在书法创作以及人生的追求中,不依赖外在的功名利禄、他人的赞誉认可来获得满足,而是向内探寻,从自己内心深处去挖掘书法艺术的真谛,去感受那份与生俱来的对美的领悟和表达能力。
姚俊甫先生在书法之路上,正是秉持着本心俱足的理念。他深知书法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浮华,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丰盈。他以一颗喜乐之心去拥抱书法创作的每一个瞬间,享受着过程中的点滴美好;以清静之心去沉淀自己,在喧嚣的世界中坚守住艺术的纯粹;以无我之心去超越自我,让书法艺术真正展现出它的本真模样。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书法本身就是一片广袤而富足的天地,无需向外去索取更多,只需在这片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里深耕细作,用心浇灌,便能让那源自本心的艺术之花绚烂绽放,并且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与之相遇的人,让大家也能从他的书法中领悟到本心俱足的深刻力量,进而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与追求,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总之,姚俊甫先生的书法所蕴含的喜乐、清静、无我之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书法艺术的一方天地,也为我们在探寻传统文化、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让我们在欣赏其书法作品的同时,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去追寻那本心俱足的美好境界,让书法艺术以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承、熠熠生辉。
(文:张波 策展人、美术网艺术总监、艺术品收藏家。)
文章标题:本心俱足|论姚俊甫书法喜乐清静无我之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ist/34645/news-190025.html
本文类别:评论观点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