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尹山湖美术馆
日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博士带着世界文化遗产揭秘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来到苏州,在记者问道“关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的有关工作”时,单霁翔博士对苏州赞不绝口,表示“保护文化遗产,要学习苏州经验!”
单霁翔博士在尹山湖美术馆接受采访
Q
您对苏州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单霁翔:
苏州现在还保留有108座中国古典园林,1997年,其中4处杰出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成为了世界遗产,2000年又有几处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单霁翔博士在尹山湖美术馆接受采访
Q
您认为苏州的这些园林有什么意义?
单霁翔:
这几处世界遗产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我们实地走访了其中的6处,对这些园林一点点的进行探访,并录制世界文化遗产揭秘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就是想借此节目告诉大家,在今天城市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繁华的城市中心,能够有这样一片可赏、可游、可居的古典园林是非常难得的。
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中,苏州通过古典园林独特的造园手法——叠山理水、师法自然、借物言志,为苏州市民营造“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城市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氛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单霁翔博士在尹山湖美术馆开展讲座
Q
您如何评价苏州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
单霁翔:
对于古典园林的保护过程中,苏州一直是非常努力的,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就通过成立园林管理处、园林修整委员会等机构先后抢救修复了拙政园和留园等园林,比如拙政园修缮完毕后,就尽快对观众开放,此后一大批修缮完毕的古典园林对外开放,古典园林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古典园林才有价值。
单霁翔博士与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尹山湖美术馆馆长朱金风合影
Q
您觉得苏州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有什么意义?
单霁翔:
随着苏州的城市发展,为了保护古典园林,苏州出台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园林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法规——《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正式对古典园林周围的建筑限高,从6米、9米到12米保护古典园林及周围环境,将古典园林本体建筑和周围的环境一齐纳入保护中,同时苏州城中心限高24米,大规模保护古城,九处世界遗产带动了苏州在全市范围内保护古建筑的行为,让苏州这样一个新一线城市能在市中心保留一个平缓开阔的格局。
目前苏州市中心最高建筑是报恩寺塔(北寺塔),报恩寺塔也是市中心重要的景观和制高点,这样的行为对保护世界遗产的环境景观是非常有利的,对我们现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也是有所启迪。
单霁翔博士在尹山湖美术馆开展讲座
Q
您对苏州保护古典园林工作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单霁翔:
苏州在多次修复古典园林工作过程中,一直坚持使用传统的技术、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方法进行修复,不仅有利于传承非物质遗产,也有利于完整的保护苏州园林,在开放过程中,苏州一直秉持着适度、合理开放的原则。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市民的思想文化建设,苏州园林还开展了夜间开放活动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社会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打破文化遗产空间壁垒,拓展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
单霁翔博士为粉丝签名
Q
在录制《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中您有什么体悟和收获?
单霁翔: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和当地的民众接触,也了解到了很多民众对苏州,尤其是对于苏州园林的印象。比如今天早晨我遇到一位83岁的老大妈,她说自己来拙政园1000多次了,而且家也不住拙政园附近,每天都是特地来拙政园。她给我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窗户、每一个建筑对她的感受,以及从什么视角看最适合欣赏。我觉得只有这样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深入的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将传统文化同当代文化融合起来,才能发展起属于自己的文化事业。
人 物 简 介
单霁翔,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gallery/71/news-944.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