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尹山湖美术馆
牛克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术观察》主编
视频素材来自书画频道
牛克诚《绿云春》
132X66cm
诗意江南特邀作品
Q:本次“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在苏州举办,您对苏州作为举办地有什么看法呢?
A: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来自苏州的画家,他们使苏州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情调,让我们产生向往之情。我认为书法家、画家,有机会一定要来苏州转一转。苏州拥有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积累起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苏州孕育了许多文人,这些文人在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之下,形成了苏州文人雅士的独特气质——舒缓、淡雅、颇具情致。这种基本审美,很大程度上和苏州、江南的调性相关。包括明代晚期园林家具收藏的发展高峰,也发生在这里,这和苏州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都是分不开的。相比其他大城市那种快节奏的、高速运转的生活,苏州显得更加悠闲、舒适——这也和文人们的气质相贴合。
牛克诚《绿云春》(局部)
Q:刚刚在研讨会上您表达了对工笔画的态度,请谈一谈您对工笔画的理解。
A:在去日本留学之前,我其实主要专注于中国水墨写意画。刚去日本留学,我最开始接触到日本画时,是不太能够理解的。我在接触中国画的过程中,自身其实已经形成了对传统笔墨、水墨的深刻认识,它在我的认知中变成了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或者说艺术上的价值观。
就中国画而言,“笔墨”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准。基于这种经验和价值观来看待日本画,起初我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日本画注重色彩、块面的表达。从日本回来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日本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中酝酿形成的日本画。
我认为刚开始,我对日本的理解是浮光掠影般的,可能只是看了一本书、一段文章,这种理解是浮在表面的。后来时间久了,我对它的了解更深入之后,我开始理解为何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会形成日本画这一类型的绘画。
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精华的民族。在中国宋元时期,日本的绘画其实也是注重水墨的,他们吸收中国唐朝、宋元时期优秀的绘画元素。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起来,日本又转而去吸收德国、英国那些欧洲国家的绘画方式。二战以后,美国迅速发展,他们又开始学习美国。在学习西方的阶段,日本画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型——从中国式笔墨的表现方法转为日本的朦胧体,注重色彩、块面的表现。所以在我梳理日本画整体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就理解了它为何与注重笔墨的中国画具有不同形态。它有它自身文化的合理性。
所以我从日本回来以后,就把中国画和日本画结合起来。我的作品《绿云春》,就是在日本画、中国画等多种文化元素的影响下创作的。现代工笔画是多样的、包容的。
牛克诚《绿云春》(局部)
Q:您认为本次展览如何?
A:此次“诗意江南——中国工笔画作品展”汇集了中国工笔画领域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这只是按照年龄段来划分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作品的创作题材、创作样式来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块面:
一类是面向传统,从传统工笔画中汲取营养,发现可以在当代再阐释、再生发的语言元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工笔画创作面貌。
一类是面对现实的,通过对现实深入观察、体验,基于现实写生,形成一种写实倾向明显的创作取向。
还有一类,是一大批来自院校学生和教授的创作。当然这里也有关注传统、面向现实的创作,但是他们面对我们当代社会扑面而来的“新图像”更敏感,或者说他们的感受更深。这样的图像是我们逃也逃不过的,我们每天每时都会面对,我们的眼睛每天都会看到一个现实的社会,同时我们的视觉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这种新图像。比如,我们从电脑、手机上看到的大量海报、动画等图像。而年轻人们对这些图像恰恰具有天生的敏感度。
他们从中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并将这些新颖的图像转化为一种绘画语言。一方面,他们选取的图像有来自其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图像又具有形式表达上的意义。
在材料上,他们不仅用传统书画的毛笔、熟宣作画,还会用到一些新拓展的材料作为工笔画的载体,比如:金属表面、布的表面、织物表面等。
他们也探索了很多新的表现手法,拓宽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领域。比如,在技法上他们不止运用传统工笔画勾、染等语言体系,还会运用滴落、喷涂等新式手法;在工具上也不止运用传统工笔画的毛笔,还使用油画笔、水彩画笔、滚子、刷子、刮刀......年轻人的特点就是思维自由,对年轻人来说,“限制”这个词是不存在的。
工笔画在年轻人的手里,其疆域被拓宽,这也是工笔画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工笔画在这样开阔的空间所展现出的未来前景,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牛克诚《绿云春》(局部)
艺术家简介
牛克诚: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至97年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画家)在日本学习日本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
绘画作品入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以及“法国国家对比沙龙展”、“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国际展,获“首届中国美术奖”、“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奖等;出版《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牛克诚》等。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展览信息
文章标题:诗意江南丨牛克诚专访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gallery/71/news-690.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