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东:虽然北京有天然优势,但过去几年,上海在艺博会、美术馆、展览和新藏家上都更胜一筹。
以东、西双方掌握的艺术市场十年交易大数据为基础,2017年3月出具的「2016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公布,2016年位列全球500强艺术家首位的是中国画家张大千。
佳士得伦敦亚洲艺术周于上星期圆满落下帷幕,分别于5月9及12日举行的两场拍卖最终创下21,756,750英镑,即逾2.1亿港元的成交总额,两场拍卖以成交额计均逾90%。
2017年,大陆地区艺术品市场春拍比往常来得更晚一些。香港春拍的火热进行,也丝毫没有掩盖大陆地区春拍市场的上升趋势。
嘉德典亚艺术周组委会日前透露,由嘉德艺术中心与香港典亚艺博联合推出的2017嘉德典亚艺术周,今年10月底将告别中华世纪坛,移师全新落成的嘉德艺术中心大楼。
从1亿多港元的曾梵志“面具”系列画作、2亿多港元的明宣德青花大碗,到5亿多港元的“粉红之星”大钻石,4月初拉开大幕的香港春拍市场笼罩在一片暖意之中。
2016年度全球拍卖成交额最高的前十名中国艺术家几乎都是近现代书画名家。那么,与古代书画或其他门类相比,近现代书画缘何备受市场青睐呢?
最近发布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艺术品在线交易份额占市场总交易额不足一成。在电商大行其道的当下,为何偏偏就玩不转艺术,曾经疯狂涌入的艺术电商是否到了改弦易辙的时候?
在中国绘画史中,有这样一位巨匠,嗜爱书画入骨,一生画笔不辍,历晚清、经民国,“运古”精深,在70多年的从艺人生中,以书画篆刻为毕生事业,以真言笃行反映时代新风。
刚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7春拍,共推出36个专场,实现5个白手套专场,34件拍品过千万成交,13件拍品打破纪录,总成交额为29.4亿元,其中中国书画板块占据21.38亿元成交份额。
随着中国富豪阶层快速崛起,中国藏家在全球“扫货”的能力也日益突出。中国藏家日趋理性,艺术品收藏的知识和能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多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新一代藏家们。
宣炉收藏门类从最初的2003年初步关注到后来的2010年追风赶潮(名人效应),如今最终回归到宣炉的自身艺术和经济价值,当今才是宣炉收藏真正的良好阶段。
近两年来最火热的词之一当属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这个被互联网公司捧红的词慢慢占据了我们的视线,进而蔓延到了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虽然培根于1992年去世,但近十多年来,他的创作仍受到藏家青睐,约有982幅作品拍出,拍卖总额约达17.1133亿美金,成为爱尔兰目前身价最高的艺术家。
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年度研究报告(2017)》。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的年度研究报告。
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5号门附近,有一大片正在繁忙施工的工地。明年年初,这里将建成全球面积最大且设施一流的艺术品保税仓库。这里头有哪些门道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文化诉求随之提高,省区市级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当中,甚至很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超乎人们想象。
2011年11月29日,富翁皮埃尔·罗然志打算出售他的收藏,这是一幅美国抽象派表现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2007年时,他以1700万美元从美国纽约上东区的诺德勒画廊购得。
在艺术品拍卖场上,竞价阶梯的大小常常对成交价起关键作用,拍卖师深谙此道。
从2011年秋拍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迹象以来已经历五年多时间,期待中的市场高峰依然没有到来。
当数码技术的应用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绘画的媒介必然也会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中国到底给国际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什么?提供了可以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提供了各种令人咋舌的纪录与数据?还是提供了大量资本卷入到国际艺术品市场之中?
在高歌猛进了两年后,这个冬天,艺术品市场一直急速上扬的曲线, 突然掉头向下。
在北京艺术地标798艺术中心举行的百雅轩2011年回顾展上,百雅轩在画家资源方面的实力得以充分展现。
11月的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夜场秋拍,是佳士得历来最惨烈的拍卖之一。82件拍品有31件遭遇流拍,最终,“富有野心的估价”给这次糟糕的拍卖冠以一个仍可以持续乐观的理由。
巴黎、伦敦的奢侈品商店,或许最清楚中国富有阶层的购买力。热情的中国游客排队购买名牌服饰、钟表、红酒等奢侈品已持续了好几年。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依托于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而设计制作的艺术衍生品应运而生。
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分析网站Artprice发布了新一轮当代艺术品交易情况报告:201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总成交额为16亿欧元
5月31日,张大千作于1947年的设色纸本立轴《嘉耦图》以1.910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58亿元)成交,创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