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宣传宗教的绘画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开始出现尘世的气息,显现出对人的肯定、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展开的。
文艺复兴是一个探索的时代,艺术家们在美术创作中极力表现现实世界和“人文主义”思想。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努力让“神”走下“神坛”走向人间,并赋予“神”人的性格与情感。
每一个走马观花的观看彼得·勃鲁盖尔( Bruegel Pieter )油画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蒙娜丽莎》画作问世的500多年来,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一直是人们研究、讨论、追逐的话题。
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
科技赋予了艺术与教育新的模样,无论内涵、外延,还是媒介、方式,新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
对任何刚起步的艺术经纪人来说,粗略了解一下有哪些行业巨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生意往来中,其他经纪人可能会把他们当做某种商业模式的代名词或者用来指代某种经验教训。
日前在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开展的《考陶尔德收藏展:印象派视界》展出了英国企业家兼艺术赞助人塞缪尔·考陶尔德(Samuel Courtauld 1876-1947)的藏品。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艺术家夸尤拉(Quayola)的大型个展“非对称考古学:凝视机器”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幕。
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
在当代艺术的视野下,太空艺术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今天当我们享受科幻电影或太空艺术带来的视觉愉悦时,总会思考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哪些图像会成为永恒?
沉寂许久的魔都即将迎来三个国际重量大展。
艺术、科学与思想三者当然是全人类最大的事,无论中西,从本源上来说这三者都是根本相通、枝干相持的。直到近代,这三者才产生较为明确的分野,在最高处它们必然是交汇的。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近日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火热展出中,展览中展出多件难得一见的西方艺术精品原作,也因此引发了一阵京城的观展热潮。
蒙娜丽莎》画作问世的500多年来,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一直是人们研究、讨论、追逐的话题。
从包豪斯创立百年、到雷诺阿去世百年、伦勃朗350年、达芬奇500年……2019的欧洲因为这些艺术史上赫赫有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和事而迎来多场艺术盛事。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的眼睛似乎总像是在注视着参观者,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她。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蒙娜丽莎效应”。
2019年,时值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欧洲最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几乎都计划了与列奥纳多有关的展览。
2019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今天的人们对于他的认识相比500年前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近日在上海展出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意大利以及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文艺复兴艺术。
2019年是达芬奇在法逝世5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卢浮宫博物馆将在秋季举办大型回顾展。
两场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画作的展览,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切入点。
2019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将为其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中国文化是世上最早最大的一支,数千年唯一不曾中断,未被征服的伟大文化。
本年度的展览从时间、空间、表现形式、文化意义等各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
神话和历史的界限常常很模糊,罗马是这种界限特别模糊的文明之一。不过,尽管罗马人在故事上展现了出色的历史洞察力,我们还是有各种理由把它或多或少地视作纯粹的神话。
展览“爱和欲望,来自泰特的拉斐尔前派杰作”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奥菲利娅》《夏洛特小姐》《天使报喜》等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的重要作品。
DC年末这部超级英雄电影《海王》和年初漫威的《黑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