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仅需要公园绿地提供物质上的氧气,也需要精神上的吐故纳新,而博物馆正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进行中。国潮老字号、中外馆藏级艺术名家名作、“现实版的冰雪奇缘”等等,这些好吃好看又好玩的项目可谓人气颇旺。
2001年,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被誉为“21世纪中国第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从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仅填补了古蜀研究的空白,甚至改写了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只有融入时代,文化遗产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只有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会焕发新的光彩。
位于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在展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
乍浦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老镇区的古城格局没有大变,体现了一种人文关照,保护了乍浦镇的城市密码和遗传基因。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国内已有20余座城市出台了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或规划,一些城市已经启动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最应该向博物馆之城方向努力的,首先是那些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各国发展经验看,世界级消费城市都拥有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公共文化环境的设计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设计方面有了比过去很大程度的提高。
2020年11月20日上午,由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藏办主办,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海外侨团联合会联合承办的“善藏2020年民藏精品荟萃,决战精准扶贫”...
这里,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手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云冈的洞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起精密的数字档案。这里,要添加的打印材料不是纸张和墨水,而是砂岩质、树胶质、有机化合物...
新华社重庆11月7日电(记者周文冲、张心怡)为期4天的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5日在重庆举行。与会多位国内外专家表示
当谈到文物保护时,回顾自己在故宫工作多年的经历,单霁翔深有感触:“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就是好的文物保护。”他认为,应该把文物藏品细心地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
新华社巴黎6月4日电专访:中非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潜力巨大——访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新华社记者陈晨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世界心碎神伤。文物之殇,就是文明之痛。每一件传世瑰宝的逝去,都是在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剥下一块碎片。
悠悠千载,有多少文明可以重来,有多少遗存能够留住?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警示世人:呵护文物就是呵护文明的根脉,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损坏,这更是大火过后我们要思考的严肃问...
《蒙娜丽莎》画作问世的500多年来,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一直是人们研究、讨论、追逐的话题。
千百年来,人类为抵御疾病侵袭,累积了丰厚的经验和智慧。传统医学的文化遗产,迄今仍深刻影响着民众生活。
路威酩轩集团和开云集团均已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捐款,尽管在民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这么做可能会适得其反,但两家公司必定会从中受益。
4月16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十二周年纪念日,“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正式开幕。
4月15日,“朝圣之路·圣迹——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展览将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这是一次延续了三年的巡回展览;敦煌,是展览的最后一站,开幕式后将举行为期70天的展出。
2019年3月21日,日本滋贺县MIHO MUSEUM美秀博物馆《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春季特别展开幕了。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社会转型,传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3月23日,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开创了中意两国文化遗产合作的新里程。这次“回家”的796件套文物时间跨度长达...
博物馆文物展出,从库房移出展览,借助科技手段让观众多角度近距离欣赏,举行全国性、世界性的巡展等,这些都是实现文物“活化”的方式。
“林肯·科尔斯坦的现代艺术”(Lincoln Kirstein’s Modern)展本周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将展出约200件馆藏艺术品及档案材料。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并非尽善尽美,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等问题。
日前,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杜尔维治美术馆(Dulwich Picture Gallery)首次举办了挪威风景画大师哈拉尔德·索尔伯格(Harald Sohlberg,1865-1935)的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