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柏林,自然是要去佩加蒙博物馆的。博物馆的名字本身就提示了它的特殊性。
2019年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在文物部门组织下,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新馆日前正式开馆,据统计,在新馆开馆后的不到20天时间里,观众就已近5万人次,单日的最大客流量更是超过6000人次。
这个南亚最大的艺术博览会透露出不少市场风向:现代艺术仍旧是印度市场的绝对霸主;与此同时,当代艺术作为展会重点扶持对象也在蓬勃发展。
而在国内,随着文博机构文物出境展览数量的不断增多,仅北京每年就有大概20多个文物出境展览。文物出境数量的不断上涨,无疑加剧了文物的安全风险。
在很多人印象中,手工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在国家大力支持之下热度再起,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生长于江南的桃花坞年画,之所以能在诸多年画流派中别开生面,很大程度上就与其“都市性”文化遗产的特殊属性有关。
1月28日,“万里茶道”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开幕,这是中国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物展。
27日,山西收藏家田亦军王珏夫妇向山西博物院捐赠的44幅明清时期寺观壁画在该院展出,他们的捐献填补了山西博物院地上建筑壁画艺术的藏品空白。
2019年1月18日,闵行博物馆与上海海派艺术馆同时期开馆,博物馆将呈现地域特色,讲述闵行本土文化。
82件明清时期水陆画18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这是山西省首次举办水陆画专题展。除部分展品在台湾、大连等地展出外,大多展品为首次面世。
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大埃及博物馆(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将于2020年开放。
艺术家蒂埃里·乌苏(Thierry Oussou)的装置作品《不可能什么也不是》(Impossible Is Nothing),通过视频表现了2016年非洲贝宁的考古现场。
博物馆是洞悉城市文化之窗,也是承载文化记忆的殿堂。12月24日,浙江温岭博物馆开馆,含国宝级文物青铜夔纹蟠龙盘在内的1500余件文物引得观众与文博专家驻足。
2018年11月12日至12月10日,一场名为“花开敦煌”的展览在巴黎举行,让灿烂的敦煌文化在艺术之都巴黎完美绽放。
变化了的传播和体验形式,收获的不只是人气,本质上还是对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或“以技害意”的炫技倾向,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基于遗产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内容”创造,以及研发最适当的“技术”表现。
受益于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以及各种新媒体不断扩大的传播半径,我们的文化变得可听、可感、可触、可学。
在正于福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位博物馆青年代表相聚“全球博物馆青年论坛”,分享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数字...
英国首个昆曲文化遗产展20日晚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该博物馆收藏的与昆曲相关的藏品。
做大、做强博物馆事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仅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在横峰县窑址大道工程建设现场,发现大量残存瓷器及瓷片。
11月9日,“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非洲文物回归在夹缝中前行,欧洲多家博物馆就贝宁青铜器问题展开对话。
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天正在举办“京都大报恩寺—快庆、定庆佛像作品展”。
近日,清华大学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成果展在山西运城市的永乐宫内开展,
“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海派紫砂艺术特展暨许四海藏品及文创作品展”10月21日起在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对外展出。
88卷的《晋商史料集成》17日由商务印书馆在京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全面反映晋商活动的史料集成。
鲁迅在对中外美术史的长期研究后认为:“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沈雄大。”汉画像石就是雄迈豪放的汉代民风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