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博物馆14日举行开馆仪式,15日将正式向社会开放。“黑石号”沉船上的162件(套)珍贵长沙窑瓷器当日首次展出。
2018国际博物馆日将近,“CHINA·MEISSEN:德国梅森瓷器百年臻艺展”13日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临时展厅揭幕,其中,以122件瓷器复原18世纪国王餐桌的场景,尤为惊艳。
作为对250年前的壮举的纪念,大英图书馆近期推出了一场题名为“詹姆斯·库克的航海历程”(James Cook: The Voyages)的大型展览,展期自4月29日开始,至8月28日结束。
《大明王朝:文人时代的光辉》展览1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幕,展出的156件文物向俄罗斯观众展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华,以加深两国文化交流与人民心灵沟通。
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辉煌大秦:兵马俑”特展,该博物馆馆长表示: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文化,才有助于让美国民众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
“敦煌壁画展览暨丝绸之路文化之夜”活动25日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举行。本次展览是极具东西方文化代表性的敦煌壁画,首次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阿富汗展出。
海外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收入紧张、展示方式陈旧、安保措施不够严密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的途径之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在伊朗举办的一场全新展览得到了该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这是外国博物馆首次在伊朗举行此类大型活动。
2018首届中日韩民间漆艺术邀请展”8日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漆艺委员会”现场宣布成立并挂牌。
大型古埃及文物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展出木乃伊、棺柩、亡灵书、护身符等100件(套)展品,为民众献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大餐”。
“雪域丹青·匠心筑梦——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1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当天还有一台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在保利剧院上演。
“慈禧太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日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宝尔博物馆开幕,这是颐和园文物首次登陆美洲。
当地时间22日晚,德国柏林博物馆岛新博物馆内上演了一场世界两大古文明——中国和埃及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由中国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和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主办、波兰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的《晚明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展》12日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国家博物馆举行。
作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金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计划”最新成果,“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日前展出,共带来中巴两国共42位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
“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28日正式在上海开幕,30余件“贵霜王朝”的钱币、雕塑、配饰等珍贵文物揭示出古代中欧文化交流的繁荣。
海外200件套中国古瓷器珍品将回国举办巡回展览,部分珍品捐赠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巡展暨捐赠启动仪式22日在伦敦中国城举行。
明代的青花瓷、中国的山水画……600多年前的一场“中国风暴”席卷了欧洲,这些中国元素成了中世纪意大利民众餐桌上的艺术品,深深影响着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陶瓷艺术发展。
“玉魂国魄”,是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独特地位的最好诠释。夏商时期的玉器,上承新石器时代“以玉事神”的传统,开创了“以玉载礼”的新风尚。
大英博物馆全球巡展项目“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陈列文物里有唐代三彩文官俑,系大英博物馆1936年从著名藏家乔治·尤摩弗普洛斯手中整套收购的十三件陶俑之一。
为庆祝中乌建交25周年,“第聂伯之会——中乌当代美术交流展”9日在太庙开幕,展示乌克兰23位艺术家的70余件(组)作品和中方24位艺术家的100余件(组)作品。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在几乎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举办的正仓院展,在我看来亦属此类。今秋,第69回正仓院展。10月28日始,11月13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