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6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将世人的目光拉回到书法与文化交流之上,随着展览的闭幕,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消退。
建馆40多年来,深圳美术馆利用特区“文化窗口”的独特作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推进海内外艺术交流。
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作为开年大展,1月11日开幕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无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献给观众的一场品鉴高水准手工艺术之美的重磅之作。
近日,在北京展出“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 ,精选153件(套)辽金文物,向观众讲述了千余年前生活在北方的契丹、女真族的民族文化、地域风采和文明历程。
8日,“北方冬韵”——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俄油画论坛暨学术邀请展在黑龙江省启幕。
6日,“缤纷油彩,约您同行”2019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俄罗斯油画展在哈尔滨市哈药美术馆开幕。通过展出112幅俄罗斯油画,搭建起中俄文化交流平台。
“故乡:西多罗夫、妥木斯油画展”作为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活动的开年大展,对庆祝两国交好并进一步促进双方文化交流与发展意义非凡。
为促进中外艺术文化交流,2018中澳艺术展13日在成都开幕。
在“中新旅游年”临近之际,新西兰国家博物馆13日在惠灵顿宣布,《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作为新西兰国博跨年大展正式开幕。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2月30日。
作为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要的入境展览,由国博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11月20日,《不仅是音乐——剑桥大学昆曲文化遗产展》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让人们对昆曲的“活态”发展充满期待。
11月20日,“丝路怀古——古龟兹壁画摹制特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中国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遇见大运河》2018年11月18日晚在巴拿马城阿马多尔会展中心演出,受到现场4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第二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18日在湖南科技大学开幕,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甜的《黄水潢》获得艺术节美术作品(中国画)展览金奖。
由“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摄影节”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与厦门市集美区“牵手”衍生出的“年轻”摄影季——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8年将呈现来自世界各国7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11月13日,“百年西泠·与时为新”西泠印社115年庆祝大会在浙江杭州之江饭店五楼千人会堂拉开帷幕。同天,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员大会、社庆大型系列展览开幕式同步举行。
美国著名的艺术高中爱德华艺术高中,10日在深圳与深圳国际小燕画院联办“艺术无国界”联展暨中美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呈现两国高中学生的多幅优秀油画作品。
11月8日,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为11月上海的艺术季再添一把热潮。
中国的"文物法"与"非遗法"能否统筹为“文化遗产法”,以适应国际上“文化遗产”这一复合概念;中国能否学习意大利的制度设计,建立文物的执法警察?
2018年11月4日,“白明——光明之碑”白明个展在法国巴黎F.L艺术空间开幕。
艺术家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是现今活跃在全球舞台上的年轻艺术家代表之一。其个展《胜利的呐喊与自由的捷近:超越你/你们》近日在美国圣路易斯克兰兹堡艺术中心展出。
11月8日至11日,ART021迎来六周年。来自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30个城市,共计103 家顶级画廊,齐聚上海展览中心,精心呈现国内外杰出的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展特别内览会29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
“拿破仑特展”用当下视角来审视传统,从两百年前拿破仑所处的时代巨变,到21世纪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以当代视角、中国语境来审视拿破仑,和藏品展开对话。
石狮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缘。一只狮子,见证了这一缘分。
首届“一带一路”非中艺术交流展暨非中文化论坛于24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展览以“走进肯尼亚·感知新非洲”为主题,反映出当代非洲艺术作品的现状和特色。
古董与经典艺术、设计与生活美学——10月24日至28日,嘉德典亚艺术周(Guardian Fine Art Asia,简称 GFAA)五周年庆典,即将呈现一场国际视野下的多元艺术盛宴。
水墨周庄——中国古镇影像全球巡展(北京站)近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多福轩开展。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北京文博会)将于10月25至28日在北京举办,美国、法国、英国等6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将参展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