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部署。
自2021年底开始,在各地“十四五”产业规划中,多省市将元宇宙列为重点。
2022北京冬奥会让举国乃至全球为之关注。自2015年申奥成功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大力助推冰雪运动以触碰更为广泛的群体,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事业前景的不竭动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线上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要的考虑之一,演艺行业也不例外,该如何使得中国云演播新业态乃至整个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呢?
近来,伴随上海浦东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新馆等陆续建成开放,美术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中,成为网红打卡地。美术馆何以走红?如何推动其更好地走向大众?
近年来,当美术馆纷纷扩容、美颜之后,人们更关心的,其实正是作为美术馆核心内容的展览。
只需挥挥手或打一个响指,眼前即会出现想要的信息,并开展下一步操作。——不久的未来,人们或将真的进入科幻电影中虚拟与现实完全交融随时切换的全新世界。
不知从何时何地起,电影时长开始了”内卷“。从原先的90分钟到后来的120分钟、150分钟......是人们的审美发生了新的变化?时长的转变又是好是坏?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工艺价值,是我国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受疫情影响,在剧场时不时得短暂关闭的情况下,文艺院团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远程演播,服务了广大群众。
在汉语文学写作界,网络文学正在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
北京环球度假区一经开园就火遍全国,离不开其中全球流行的电影元素。
优质的虚拟人物来自生活,又反哺生活。涵养现实底蕴,用技术赋能数字生活,虚拟人物的未来值得期待。
在文旅需求愈发旺盛的今天,人们更加追求新奇独特的体验。依托实景再造空间的旅游演艺由此颇受青睐,其中,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呈现更成为一大看点。
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
预约旅游的时代已经开启,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也给文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一群从名画、国宝中走来,娇憨可爱、嬉戏起舞的“唐朝小姐姐”让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大江南北...
近年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我国文博界的热点话题和实践课题。活起来的“活”,我理解的是文物要融入百姓生活、通过科技激活、实现馆际盘活。
一直以来,NFT(非同质化代币)都被认为是区块链走向主流的突破口,因为它可以与传统领域中的多项产业相结合并碰撞出新的火花。
你会花多少钱来拥有一件于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艺术品?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数百万,仅仅因为其背后的 NFT。
如果你还不知道NFT,那你可能已经被艺术风向标甩在身后了。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如何在旅游高峰时期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持续加速。
原生于互联网的文化IP十分受欢迎,根据这些IP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也颇具市场影响力。
博物馆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的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上,带着虚拟眼镜的人物头像格外醒目,清晰勾勒出博物馆数字化趋势的未来图景。
博物馆既要拥抱变化,也不能陷入“唯技术论”,忽视技术应用中的公众体验,更不能人为抬高技术门槛,将部分公众拒之门外。
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的国际间合作如何推进?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技术、模式、业态、场景等融合发展。
2020年提前完成文创产业在全市GDP的占比目标,2021年的上海文创产业还将怎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讨论持续升温,一体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提议引起了热议。
20多年来,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