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五一”假期,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里众多游客骑着骆驼排队上山的壮观情景登上网络热搜,火爆的场面甚至让网友惊叹“这一场景再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五一”假期,前往文化场馆成为许多群众的选择。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科技馆……全国各地的文化场馆活动精彩纷呈、人气高涨。
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皇宫中后妃居所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甚至曾有人跑到故宫延禧宫去打卡,希望看看魏璎珞住的地方长啥样。
自古以来,春耕都是我国每年立春之后的重要农事活动。我国古代帝王非常重视春耕,如故宫博物院藏有《胤禛耕织图》册,其中绘制了雍正本人及他的福晋们春耕的场景。
历史表明,越开放越包容,越包容越自信,越自信越进取。这种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最近一段时间,由文物出圈引发社会关注的案例不止于此。盲盒将考古发掘融入“拆盒”过程,一度卖断货;纪录片让古画“开口”,以情景喜剧做出“脑洞大开”的解读...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扩展现实(XR)、5G通信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成熟,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将与真实世界深度融合。
不同以往的是,此次通过“无损伤况勘察技术”“颜料检测分析”等现代科技检测手段进行病害分析,结合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进行精心修复。整个修复过程被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称为“现代文物保护...
从“良渚遗址热”到“三星堆上新”,社交媒体佐证,大众对考古、对文物、对文化遗产的热情连年走高。
走进今天的故宫,无论是近距离欣赏宫殿建筑还是参观文物陈列,观众可以看到包括麒麟、獬豸(xiè zhì)、甪(lù)端在内的很多“瑞兽”“神兽”。
当前,文化产业正呈现出以数字化方式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
无论是“就地过年”的政策鼓励,还是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的“十四五”规划,都展现出了文旅发展理念的创新和文化旅游产业业态的推陈出新。
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和精神盛宴,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
[南宋]佚名戏猫图(局部)绢本设色 139.8cm×100.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为善于捕鼠,能够保护粮食和藏书,猫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
当年铸造十二生肖兽首的材料,选用的是宫廷造办处精炼的合金红铜,可以历经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因为善于捕鼠,能够保护粮食和藏书,猫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
来源:美术报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小品画虽小,却...
2020年推出的2021年《故宫日历》,在塑封上用特别工艺印制了“故宫日历”四个字,这虽然是普通的塑封膜,但是这种印制成本较高,会极大增加盗版的成本,普通盗版书的塑封很难做到。
民间收藏的一卷《赵城金藏》19米长大卷即将亮相拍场。
主要拍卖公司书画作品盘点。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将迎来观众。 故宫博物院20日发布公告,7月21日起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
2020年,紫禁城迎来600岁。前不久,历史学家阎崇年现身直播,讲述了许多与故宫有关的趣事。比如,在古代紫禁城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雍正为何要搬到养心殿?武英殿有哪些用处?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名的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位居榜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列第二,上海博物...
1月21日凌晨,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发文,就近期发生的“开车进故宫”事件向公众致歉。负有领导责任的故宫博物院分管副院长和保卫处处长停职检查。
12月8日,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拍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施雨岑)“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8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资料图。银川机场供图?根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15日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下称报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近...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施雨岑)“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30日在故宫延禧宫拉开帷幕。炎炎夏日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