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是受到了无数关注的一代人,他们也不让世人失望。在互联网上关注古诗词解读,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华文化,这是值得点赞的。只是在此过程中,有自己的主见极为重要...
自2021年底开始,在各地“十四五”产业规划中,多省市将元宇宙列为重点。
年年春节,岁岁春晚。央视春晚就像一位老友,每年除夕如约而至,为海内外十几亿中华儿女带来欢笑、纾解乡愁。
过去的2021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领域里“活得最好”的游戏行业也出现了“减速”。面对未来,游戏行业路在何方?
作为一年一度的游戏行业“风向标”,在广州举行的202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可谓备受行业关注,游戏版号、未成年人保护等话题,更是引发了行业的热议。
近年来,随着美术史和美术馆界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策展人表现出对理论和研究的强烈兴趣,以展览为核心的学术计划也更加频繁地成为学者发展研究项目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开始在来自1950年代大众媒体的普通图像上叠加字体风格简约的文字片段。
2021年“双十一”期间,京东携手B站制作短片《整活》,聚焦皮影戏、木雕和京绣唐卡,试图通过非遗项目与科技产品的结合,来拉动非遗类文化消费。
受疫情影响,在剧场时不时得短暂关闭的情况下,文艺院团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远程演播,服务了广大群众。
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文化养老已逐步成为老年人继康养结合之外的又一大养老诉求,被广泛关注。
在汉语文学写作界,网络文学正在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你刚刚弄懂“废话文学”的文体,又马上要研究“emo”的含义;紧接着大家蜂拥玩起“发疯文学”,而“阿瑟文学”又开始冒头……
近期,微博话题“90后女孩用3D插画还原山海经神兽”登上热搜,插画师舍溪在过去的四年中,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将诸多“山海异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人的审美能力是多维的,包括对绘画、音乐、文学等文化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其中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和表达是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
币圈2021今年3月,NFT强势出圈,随后,相关项目快速涌现,元宇宙——作为NFT的展示和应用场景成为技术和资本同时追捧的下一个热点。
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
种种活跃的事件都在表明,艺术领域与社交媒体的交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交媒体给艺术带来的改变。
音乐行业一直是盗版的“重灾区”,将音乐作品做成NFT,方便音乐作品链上存证,能有效规避盗版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预约旅游的时代已经开启,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也给文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艺术,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为这个时代而生。
艺术介入作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路径,在日本的实践中已得到了印证。
如果你还不知道NFT,那你可能已经被艺术风向标甩在身后了。
如何以智慧和激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完成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中国文化和经典艺术活起来、酷起来?如何让超级IP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和年轻化?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如何在旅游高峰时期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持续加速。
原生于互联网的文化IP十分受欢迎,根据这些IP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也颇具市场影响力。
“云端博物馆”“云逛展”火了,短视频平台让博物馆和文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得普罗大众能以更便捷、更直观、更专业的方式亲近之,感受人类文明精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以及国民文化自信的日益提高,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年轻态表达的“国潮”风格逐渐浮现,受到年轻人青睐。
欲破除AI艺术发展瓶颈,AI科学家应与艺术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等通力合作,解决“艺术真实”法则的可计算化难题。
一段视频片段以1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一条推特卖出291.6万美元,一份由5000张图片拼接成的JPG文件拍出6935万美元的天价……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们正在真实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