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著作权也是保护创造。尊重知识、尊重智力创造、尊重文化创意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的共识。
文学艺术是实现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更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博物馆建设,更为重视挖掘、发挥文物的现实价值及其教化意义。
中华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样的穿搭风格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出来,想必大家对 Y2K、Cyberpunk、Vibe 这些词汇都有所耳闻,但也许对它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表面。
六年来,在广大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电影从萌芽到成长,逐渐成为我国电影产业中的新增长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感官动物中的灵长,直觉是智慧的主要来源,概念、逻辑的源头是直觉,最终又需要直觉来证实或证伪。
越是在媒介化社会,越是不能忽略人的主体作用。让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保持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纷纷推出在线平台展示服务,借以满足人们居家期间正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及学术研究之日常所需,在线展览因此变得红火起来。
随着首部艺术品电子商务国家标准编制的完成,我国巨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期。
不难发现,提供浸没式体验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娱消费市场中。
在信息时代,科技与艺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明显。
倘若进入5G时代,屏幕更加快速(比4G快825倍),清晰度百倍提高,再加上3D立体屏幕立体声,一年四季当中,满耳的柳浪闻莺,蝉声送暑,十里蛙鸣,雁唳霜空……
在美术教育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祸还是福?这还有待观察和思考。
当下,经济不景气必然使画廊这个连接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行业乏善可陈。更要命的是,画廊还要面临着艺术电商的“切蛋糕”。
《爱 死亡和机器人》绝对是一个福利。这部动画短篇集的题材源于赛博朋克、科幻漫画这类相对边缘的文化,话题也比较尖锐的直指社会生活人类未来的问题。
在我国众多历史文献中,石刻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又保留和传承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近日,由中华书局全资子公...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社会转型,传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博物馆文物展出,从库房移出展览,借助科技手段让观众多角度近距离欣赏,举行全国性、世界性的巡展等,这些都是实现文物“活化”的方式。
文化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通过考察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做文创的实践模式,我国的博物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借鉴经验,探索创新。
通过社交媒体,艺术家对作品推广更有自主权,高曝光率对艺术家完全是一件好事么?
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5G与文化产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G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主流的方式可能上来就看这个本子是哪位有名编剧写的,原著是什么IP,导演是谁,演员有多大名气——用这样的方式计算潜在商业价值。
内容为王的时代,传播高品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19年1月22日,美国艺术机构Rhizome于纽约新美术馆推出展览“艺术在此发生:网络艺术的档案诗学”(The Art Happens Here: Net Art’s Archival Poetics)。
文创产品最终还需回归文化的本质,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让故宫从一个“超级网红”走向一个“有故事的智者”,才能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
整体来看,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和观赏品位较往年相比有了本质改变,本土内容明显更受欢迎,尤以切合当下的现实题材最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