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报
“春归常熟归长乐,石鼓契文一墨通。寸铁精神红烂漫,年开百寿若云龙。”11月5日,秋灿常熟,菊香蟹香。由西泠印社、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苏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常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常熟博物馆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常熟市书法家协会、虞山印社承办的《百年春韵——归之春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虞山脚下的常熟博物馆开幕。
百岁寿翁归之春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锟,苏州东吴印社副社长宋咏,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秦卫星,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宇,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钱强,常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张怡,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戚晓薇,常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向东,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熟市书协主席吴苇先生,常熟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张浩元等出席。王伟林代表江苏和苏州书协讲话:“百年春翁,德隆艺高,人所共仰,他是虞山的高峰,也是吴门的高峰。”吴苇介绍展览有关情况,百岁寿星归之春亲自登台致答谢词。作品集随展发行。
开幕式现场
王伟林致词
归之春,1923年11月生,江苏常熟人。曾用笔名钝丁、老春,晚号春翁。室名石鼓赏析之斋、孟闻铜玺室、二春草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派篆刻艺术传承人。虽值期颐之年,依旧保持着清晰而活跃的思维。
本次展览展出了归之春先生自1942年至2022年的书法篆刻作品160多件,犹如一幅长卷,将一位老艺术家八十多年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之路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
展厅
归之春童年在当地私塾读书并打下书法基础。少年时期受浙江艺人袁笑铁启发爱上篆刻艺术,十六岁那年得程星五、程飞白父子的启蒙教育正式开始学习篆刻。他在程家父子指导下学习了《汉印分韵》《西泠七家印谱》《秦汉金石索》等印谱书籍,激起他一生对石鼓文的偏爱与研究。上世纪30年代末,归之春拜号称“评弹才子”“六艺大家”的苏州黄异庵为师。1947年,归之春在师范就读时,经同学张忠仁介绍受教于上海邓散木,由是激发了对虞山印派的研究与学习。虞山印派苍老古朴之中蕴含清新秀丽、沉稳凝重之中透露着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对归之春日后个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题贺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题贺
漫长的学艺过程中,归之春学古而不泥古,注重篆刻的传承与创新。他研究了虞山印派历史,发现典籍中对于虞山印派早期代表人物林皋有许多不同说法,经过考证,他撰写论文,纠正了“林皋是福建人”的历史错误,确认林皋是常熟人,是虞山印派的宗师。晚年他学习林皋印风,并与赵古泥印风相融合,以金文大篆入印,线条与印边都较细,横平竖直,遒劲有力,并在印中设计一圆点留红,使印面既清新大气,又典雅奇趣,创造了与赵孟頫圆朱文不同的、以金文大篆入印的“新圆朱文”,在篆刻的刀法上则形成了精准有力、冲切结合,既流畅飘逸又古朴厚重的特点,开启了虞山印派新风。作品曾数十次应邀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被辑入《全国印社篆刻展览作品集》《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篆刻·现代卷》《西泠印社社员百印集》等数十种典籍。
归之春启航新征程 篆刻2021年作
同时,归之春非常注重篆书的学习与创作,尤其对石鼓文情有独钟,本次展览中的很多石鼓文书法作品即是他多年学书所得。他还着力于石鼓文研究,2021年由西泠印社出版了《石鼓文研究文集》。此外,还着有《虞山集·风景篇印谱》《常熟历史名人印谱》《中国名楼印谱》《赵古泥印集》《赵古泥年表》《中国篆刻百家·归之春卷》《石鼓文三百字注》《二春草堂金石文集》《印坛翘楚》《虞山印人录》等多种。
归之春虞山如画 篆刻 2011年作
百年风华,归之春的人生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无论在哪个时期,始终心怀家国。解放前,归之春心向革命,曾在常熟徐市小学下设的南港小学教学并任校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45年秋,归之春受命为苏常昆太行署专员任天石及常熟县长钱伯荪刻了私章,并遵要求为全县建立的新政权乡区刻公章五百多枚。归之春在半月内完成了大部分公章,后因部队调防,只取走了五分之四的印章。归先生为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在常熟地方革命史上也留下了精彩的一页。更让归之春念念不忘的是虞山印风的传承。1988年10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归之春与蔡绍心等同仁发起成立了虞山印社,组织开展了创作交流、培育新人、收集整理虞山派印人遗作等活动。社员作品被先后编入《当代篆刻大辞典》等专集,并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的刊物上发表。他还长期担任常熟市老年大学的特色老师,手把手地将虞山派篆刻教给学员,让广大学员感受到篆刻的乐趣,丰富了晚年生活;他曾一次次地受邀走进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讲述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虞山派篆刻的由来和发展;他一次次走进校园,用他的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归之春书法作品
作为一名西泠印社的老社员,归之春情系西泠数十载。学艺之初,归之春曾在程氏父子家中看到《西泠七家印谱》,独偏爱黄易的“金石癖”一印,在冥冥之中埋下了与西泠印社的缘分。而后,为了研究赵古泥艺术以及编写《赵古泥年表》,归之春四处奔走积累虞山印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赵古泥独生女儿、时已九十多岁的赵林的极大帮助。1995年,在赵林和另一位着名书画家、西泠印社社员仲贞子的介绍下,归之春正式加入西泠印社。
归之春书法作品
2018年,在西泠印社115年社庆期间,96岁高龄的归之春先生携《中国名楼印谱》及六十方原印赴杭,为印社庆典送上自己亲手篆刻的礼物。本次展览是归之春先生百岁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其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治学方法,其在新老虞山派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汇各家的宽博取向,其浓厚的家国情怀,以毕生精力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追求,都堪为当代书法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20日。
文章标题:百年春韵 印证虞山——归之春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常熟开幕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media/6/news-560.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