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报
“上山文化是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世界最早的彩陶发现地;两个世界第一,完全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对上山文化的评价。中国长江流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农业起源地之一,上山文化则是提供了目前为止最早的稻作起源的证据。上山文化将浙江历史推进到一万年前,是浙江万年文化之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词
1月15日至3月14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由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展出由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展牌
本次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展览也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巡展的首站。相信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都会赞叹于一万年前浙江先民的智慧。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特色陶器,大口盆、双耳罐、陶杯、陶碗等等,向观众诉说历史的变迁,带领观众穿越万年。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本次展览呈现有三大特色和三大特点。
从展览的设计思路看,体现了三大特色:
特色一:由点到面、串珠成线,实现了从上山文化单个遗址点到整个遗址群的唿应和串联,体现了上山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差异,时空关系上的变化与发展。
展览现场
特色二:由小见大、深由浅出,实现了从器物展示到场景阐释再到情境复原的考古学展陈视角,体现了上山文化物质特征上的重点和精神特质上的核心。
上山遗址 万年稻米
特色三:由展览到解读,从考古到叙事,考古专家将引导观众从观看展览走向解读历史,并将考古收获转换成历史故事,从历史事实中提炼文化价值。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现场介绍展品
从展览的具体内容看,体现了三大特点:
特点一:年代最早。展览集中展出了目前浙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上山文化从距今约10000年到8500年的文化面貌和发展历程,是浙江史前文明的重要源头。
展览现场
特点二:规模最大。展览调集了目前上山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性遗址出土的典型遗物,展品数量和质量,品种和类别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展览现场
特点三:内容最丰富。展览以遗物、遗迹、遗址为基础,并从遗址群和文化圈的高度整合了上山文化的物质文化特征、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生活方式、行为组织模式、精神文化信仰等方面内容,最大程度地展示了考古学术成果。
展览现场
2006年11月,“上山文化”成功命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上山文化”作专门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此次展览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从阐释浙江历史价值、实证万年浙江的高度,切实加强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推动其成为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浙江文化发展水平的金名片,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增添底色。
展览现场
在2020年11月已经落下帷幕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上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展”作为此次学术研讨会现场展览的亮点之一,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名专家学者、领导及参会嘉宾的认可与好评。其中义乌桥头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彩陶,成为上山文化备受瞩目的新亮点。会议认为,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展览现场
同时,本次展览也邀请了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作学术报告,为观众讲述“从河姆渡到上山——浙江新石器时代新认识”。蒋乐平将讲座的主题浓缩为16个字“多元汇流 此消彼长 走向融合 花开一朵”,向现场听众介绍了浙江考古人是如何从“浙江7000年”延伸到“浙江10000年”,这延伸了的3000年可简约为考古人从河姆渡走向上山的30年。
蒋乐平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学术报告厅发表了题为“从河姆渡到上山——浙江新石器时代新认识”的讲座
讲座中蒋乐平回答了一系列大众关心的问题,包括:这30年是如何突破河姆渡文化的认知禁锢、从跨湖桥走向上山的?这3000年又为浙江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增添了那些历史文化内涵?现场展出的坛坛罐罐的背后,既是考古人的故事,也是关于稻作起源、原始艺术和迁徙传播的人类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media/6/news-380.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