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78年,西斯莱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似乎观众开始赏识他的画了,于是他决定离开印象派的展览会,也如雷诺阿所做的那样,把他的画送进沙龙。不料,他遭到了拒绝。于是他现在比以往更感到孤独了;同时他已穷困到身无分文的地步。在l880-l883年间,幸有丢朗-吕厄买他的画,丢朗-吕厄又于1883年给西斯莱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他的物质状况总算有所改善。但尽管如此,他的成功比起他的同事们来还是小些。丢朗-吕厄买他的画越来越少了,他再度落人生活的困境中,西斯莱挣扎着试图同它斗争下去。他心情焦虑,有时甚至达到完全绝望的地步。
但西斯莱并不承认自己失败了,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但全部绘画技巧都显得不足以掩盖其内在精神的缺乏。尽管他的颜色也越来越响亮,他的形也取得了实体感,然而总让人觉得他为了显示自己,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又回到自己最初的现实主义老路上去了,换言之,他把重心放在描绘事物的物质本性上了。其结果却是使他的诗意完全消失。例如,在“摩莱大桥”(图6)一画中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印象派的笔触和水中的倒影都盖不住这幅画上的色彩喧闹和形体的照相式效果,整个刻画由于追求质感化而完全失掉了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感受在西斯莱艺术中的作用极大;尽管他钟情于天空,他还是很理解艺术自主权的必要性。不守他之所以自愿放弃同一幅画中的风格统一,其意是在于更好地在画作上表现不同的自然现象。在西斯莱约800幅油画作品中,大多是风景画,他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实的情感在创作上表露无遗。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实印象。或许正因为他不那样具有革命性,终其一生,所以西斯莱并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及评价。
他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后期因受新印象主义影响,作画多采用点彩技法,作品有重在表现物象实体感的倾向,但缺乏内在诗意。
枫丹白露林边
在西斯莱1860年代的早期风景作品中,充满了沉稳的色调,作品多以厚重的茶色、绿色及灰色、蓝色为主,亦表现他对 于结构与空间的喜好。如:创作于1866年,并在官方沙龙上展出的“枫丹白露林边”(图1)。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西斯莱这个时期的作品明显受到了居 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1819-1877)写实主义的影响,笔法严谨、巧妙,具有浓厚感,带有一种
古典的气息。
阿尔让特依小广场
西斯莱在1872-1876年间的绘画作品是最优秀的,并达到了西斯莱前所未有的高度。“阿尔让特依小广场”(图2)一画是1872年的作品。如果把这 幅画同莫奈、毕沙罗的一些比它早的作品加以比较,惹人注目的不仅是西斯莱的绘画更富有稳定性和自然性,而且还有他得自柯罗 的那种独特手法。农村小景对于西斯莱说来,不是用以创造明暗对比的依据,也不是生活的题材,而是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色彩是那幺的丰富、强烈和斑杂。 黄色、玫瑰色和绿色强调了房屋的灰调子,棕色又强调了土地的色调。房顶有的呈棕色,有的呈深蓝色,它们被明亮的粉蓝色的天空所衬托。
鲁弗申的雪
印象派画家也常常热衷于雪景效果的表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白色和灰色中取得强烈的色彩和谐,这是尤其引人入胜的描绘任务,莫奈、毕沙罗和雷诺阿都 能得心应手地胜任这种任务。然而,西斯莱的雪景效果,恐怕谁的作品也比拟不了。他的目光无比锐利,能够觉察色调转折的微妙变化。“鲁弗申的雪”(图3)是 以淡粉色的调子画成的,这种色调激起人们一种乐观的情感,对覆盖在房屋和大地上的皑皑白雪产生喜爱之情;集中而紧凑的构图显示了艺术家对自然的亲近。
鲁弗申的公主大道
1875年创作的“鲁弗申的公主大道”(图4)是对一个本身不仅平淡,而且很少有吸引人之处的主题进行艺术改造的真正奇迹;甚至路名本身听来都有些可 笑。这幅画在色彩处理上比以前更大胆了:房屋是玫瑰色、绿色、蔚蓝色;道路、山岗和天空也是玫瑰色、绿色和蔚蓝色,但色调不同。色彩更优美了;它表现了艺 术家的内心喜悦和他对晚霞的赞美;色彩给我们揭示了这颗永远年轻心灵的纯洁和平静。
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马尔港的洪水曾吸引过西斯莱 的注意,他在许多作品中表现过:泛滥的河水席卷和弥漫着周围的一切,水面闪闪发光,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典型题材。绘于1876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图 5)在绘画性处理上都是以灰色、淡蓝色和个别棕色调子之间的微妙变化为基础。然而,这种水汽弥漫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在西斯莱的笔下却变成了一种迷人的感 觉,变成了神话般的境界。到今天,在去马尔港的路旁,还能够看到这座平平常常的可怜的房子。可是,你只要目睹过这座房子,你便会感到西斯莱是多幺富有诗意 地改造了它。
《塞夫勒道路一景》
1873年 54.7cm×73cm 布 油彩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普通的乡村道路在画家笔下呈现出一片温暖的诗意。他用透明的色调来表达天空、道路及两旁的 树木、房屋,以精细的写实笔法,来展示他所感受到的阳光反射的效果。他用紫灰调子衬托生赭、明黄和土黄的色块,使深秋的季节呈现出温馨的暖意;乡村的道路 用碎而有序的笔触来表现光与影。画家在这幅画中保持的是一种真实、生动而又多变的艺术特性。
摩莱大桥
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但全部绘画技巧都显得不足以掩盖其内在精神的缺乏。尽管他的颜色也越来越响亮,他的形也取得了实体感,然而总让人觉得他为了显示自己,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又回到自己最初的现实主义老路上去了。换言之,他把重心放在描绘事物的物质本性上了。其结果却是使他的诗意完全消失。例如,在“摩莱大桥”一画中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印象派的笔触和水中的倒影都盖不住这幅画上的色彩喧闹和形体的照相式效果,整个刻画由于追求质感化而完全失掉了艺术魅力。
圣马丁运河﹝View of the Canal St. Martin﹞
1870 年 油彩 画布,50 x 65 公分 奥塞美术馆,巴黎﹝Paris﹞,法国
这幅画在画面上保留许多较符合传统的色彩,如:建筑物及前景左侧的深棕色、泊船船身的 黑色,而典型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上,几乎是看不到这种色彩的。此外,天空和水面均有一种淡紫蓝色。然而,希斯里并不是那幺关心精确的细部,他关心的是画面 的整体效果和气氛。佔据了大片空间的空中流云,则替作品增添了流动感。
马里港洪水﹝Flood at Port Marly﹞
1876 年 油彩画布,60 x 81 公分 奥塞美术馆,巴黎﹝Paris﹞
1875 年底的冬季,马里港发生了一场水灾,而希斯里却因此得到了一次理想的机会,得以创作一系列几乎没有人物、只有他宠爱的水的风景画。在画中的船上,和水淹的 街道中,虽然还有走动的人影,但整幅画面却呈现出大自然恢宏的沉静,显示出大自然已夺回了自己的领土,而在苍苍的天穹之下,则是色彩斑斓、闪闪烁烁的水 面,以及被水淹没了的街道。
画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希斯里和谐地结合了各种色彩的惊人手法:房屋涂以耀眼的蓝色和黄色,天空赋与平淡的蓝色,而水面则染以银灰和黄色。
在莫瑞的庐安运河﹝The Loing Canal at Moret﹞
1892 年 油彩 画布,73 x 92 公分 奥塞美术馆,巴黎﹝Paris﹞,法国
在这幅画中,希斯里在树上和岸上重複涂抹茶赭色,在天空和前景的树丛里添上一点美丽的 淡紫色。这样的色彩组合创造出一种沉静、乾燥的秋天气氛。从画家的角度来看,一排排光秃秃的杨树,沿着运河两岸向前蜿蜒延伸,组成有力而优美的曲线,很容 易产生纵深的感觉。蓝色、白色与淡紫色和谐地组成辽阔的天空,而运河河水冷清的蓝色则与之相互呼应,并和房屋的紫色、白色和黑色互相衬托。
希斯里把对大自然的忠实视为作画的準绳,他透过这幅画中沉静而生动、简朴而美丽的气氛,清础表明自己是真正的印象派画家。
莫瑞教堂﹝The Church at Moret﹞
1893 年 油彩 画布,65 x 81 公分 卢昂美术馆,卢昂﹝Rouen﹞,法国
莫瑞教堂始终是希斯里崇拜的地方,他还打算死后葬在这里。他在一天不同的时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画了11幅莫瑞教堂的系列。
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把这些作品,与同一时期画家莫内画的卢昂大教堂作一比较。但是两位画家的艺术表 现手法,却有相当大的差异:莫内想用薄雾般美妙的色彩,将卢昂大教堂的主建筑融化在色彩之中;希斯里则设法表现莫瑞大教堂的坚实稳固─阳光掠过了石头,增 添了石头的色彩,它并没有化解教堂的轮廓,而是加强稳固了教堂的建筑结构。每一根石柱,每一面墙,都在冬天的阳光下生辉,彷彿是用不朽的石头雕刻而成。
其它作品:
文章标题:艾尔弗雷德·西斯莱 Alfred Sisley 高清作品欣赏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famous/27624/news-43625.html
本文类别: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