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专题网站

艺术分类

全部
首字母
艺术领域
艺术流派
艺术国籍

更多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家

更多意大利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
提香·韦切利奥
乔托·迪·邦多内
卡拉瓦乔
山德罗·波提切利
鲁本斯·桑托罗
拉斐尔
费德里科·萨多梅内加
乔瓦尼·法托里

达芬奇作品《拈花圣母》

油画 73511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拈花圣母 意大利 达芬奇

拈花圣母 意大利 达芬奇

《拈花圣母》画于1478年。是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它表现的是年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这幅画虽然也是采用宗教题材,但却完全排除了宗教画的气息,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这里的圣母已不再是传统宗教画中的那种超脱人世的冷漠的面孔。

圣母穿着暗蓝色的衣服,外加红袖红裙,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别了一只胸针。圣母将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康乃馨。圣婴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据传说,粉红色康乃馨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留下的伤心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母爱的象征。红色康乃馨则是象征殉难的基督徒的血,似乎预示了圣婴以后的遭遇。

此画前景中摆着一瓶花,圣母的肘部几乎就要碰到花瓶。萨瓦里笃定该画是达芬奇跟韦罗基奥学徒时期的作品,画中的圣母带有韦罗基奥作坊的特点——苍白的、北欧人式的脸,金黄色的卷发,双眼望着下方。最能反映达芬奇特色的地方是圣母身后穿过凉廊的风景,那是一排崎岖不平,犬牙交错的山峰。

《拈花圣母》中表现出的人性感染力更是超越了当时的同主题作品。圣母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和圣婴专注抚弄花朵的神情是如此生动,令人怜爱。

和《持康乃馨的圣母》相较,这幅画更具有达芬奇成熟时期的特征,特别是达芬奇逐渐舍弃坚硬的轮廓线,使人物的外形逐渐溶入背景,纯粹以明暗来定义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同时明暗的渐层过渡十分细腻,可见此时达芬奇已能善用“晕涂法”的效果。对于人物以外的其它描写也简化许多,省略了不必要的细节,以强化人物主题的重要性。这都是对后世有决定性影响的绘画观念和技法。前述的《康乃馨圣母》画在木板上,而这幅《拈花圣母》是画在画布上的,帆布本身可能也促成了新的明暗画法来制造立体效果。以保存状况而言,这幅画有些部分被画的太厚,有些地方色层已经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