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者寄情于景,景随心动。为求呈现特定景物,艺术家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中。而这些情感才是关键所在,大自然的风景不过是抒情的媒介。——爱德华・蒙克
有人说,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的声名仅次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句话可能言过其实,但《呐喊》的构图与用色,从创作之初就令人印象深刻。
爱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的主题, 感性的艺术家们 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显得格外浪漫 七夕快乐! 这幅《春日Springtime》又名《情侣的秋千》是皮埃尔·奥
来源:文汇网 作者:月白釉 无论对于弗里达还是米开朗基罗,绘画都是他们挑战命运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 “痛苦没有尽头,它有具体的形式。
蒙克成了一个隐居者,他很少外出,只是经常有朋友和慕名前来的陌生人,他不得不接待,偶尔还有展览或荣誉典礼也得出席。但他仍忙于绘画创作,创作是他的日课。
关于这个美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面孔,也是全球皆识的“焦虑”的标志,它还有属于自己的小黄脸emoji图标。大英博物馆博客结合展览梳理了10个小故事,解析《呐喊》背后的知识。
一直以来,《呐喊》(The Scream)中的那无声却穿透湖海的尖叫似乎表达了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最焦虑的时刻。
在大英博物馆的这场朦胧而美丽的想象之旅开始处,创作《呐喊》的人带着病态的炫耀介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