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后印象派艺术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专题网站

艺术分类

全部
首字母
艺术领域
艺术流派
艺术国籍

更多后印象派艺术家

更多荷兰艺术家

约翰内斯·维米尔
皮特·蒙德里安
伦勃朗
文森特·梵高
弗朗斯·哈尔斯
科内利斯·维里登伯格
林堡兄弟
亨德里克·弗鲁姆
希罗尼穆斯·波希

文森特·梵高高清作品《向日葵》

油画 149939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梵·高作品《向日葵》

梵·高作品《向日葵》

名画档案

名称:《向日葵》

作者:梵·高

创作时间:1888年

尺寸:91×72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画中梵·高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急速蜿蜒的粗大笔触,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紧张的运动感,同时又是那样和谐、优雅甚至细腻。单纯而强烈的色彩中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可以明显感受到,梵·高似乎是在一种难以控制的状态下作画的,他炽烈的激情与表现技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被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所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

入选理由

◎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画家生命的图腾,火热般激情的写照。

◎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与画家涌动的创作激情的强烈碰撞。

◎画家向现实抗争并为自己雪耻的见证。

名画欣赏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这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梵·高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这位极具个性的超时代画家来说,他悲苦的一生就是向命运抗争、为艺术献身的一生,也是强烈捍卫生命个体尊严的一生。

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一样,没有梵·高就肯定没有梵·高式的《向日葵》。天才的艺术家往往能在某个领域树立起划时代的艺术高峰,后人只能膜拜,绝不可以企及,梵·高就是如此。

梵·高作品《向日葵》细部

梵·高作品《向日葵》细部

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梵·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后来的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抽象派,都曾经从梵·高的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他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

画家简介

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1881年开始绘画,1886年在巴黎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等。他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