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卓纳画廊 | 纽约 | 查尔斯·怀特:不朽的练习
卓纳画廊位于纽约西第20街537号的第二层空间现正隆重呈献美国绘画大师查尔斯·怀特(Charles White,1918-1979年)于70年代创作的一组重要绘画作品。其中的四件大型绘画是其为1978年完成的经典壁画作品《玛丽·麦克里欧德·贝颂(Mary McLeod Bethune)》做准备时以其中的人物形象而创作的,也是近40年后的首次展出。展览亦将展出他在准备过程中的一些习作和日常用品,记录了怀特一生中最后一个大型艺术创作的点点滴滴。
查尔斯·怀特:不朽的练习
Charles White: Monumental Practice
日期:2019年1月8日至2019年2月16日
地点:纽约西20街537号2楼
时间:每周二至周六10:00-18:00
怀特是一名美国20世界重要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作品包括版画、绘画、油画和壁画,致力于推广非裔美国人的社会认可,用力量和决心来对抗种族和经济上的不公正。自1956年起,怀特在洛杉矶永久定居。期间,他曾在奥蒂斯艺术学院(Otis Art Institute,现称奥蒂斯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指导并影响了包括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和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在内的后辈艺术家。
展览现场图,《查尔斯·怀特:不朽的练习》
卓纳画廊纽约空间,2019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1976年,怀特受洛杉矶市委托,为博览会公园图书馆(the Exposition Park library)分馆创作一幅大型作品。该壁画是向一位重要的黑人教育家、民权和妇女权利领袖玛丽·麦克里欧德·贝颂(Dr. Mary McLeod Bethun)(1875-1955年)致敬。壁画于怀特去世前一年完成,它可以被视为艺术家数个毕生主题的巅峰之作,至今仍展示于图书馆内。
《玛丽·麦克劳德·白求恩壁画(展示习作)》,1977-1978年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置于展览中心的四幅大型墨水和炭笔作品是怀特毕生最大的纸上作品,尽管它们是作为壁画的准备工作而创作,但作品的完成度和细节均十分出色。怀特认为作品中的四个跨年代人物组成了一个黑人“家庭”,其中每个人物各自象征着学习、教育、音乐和文化。此外,展览还带来了若干尺幅较小的素描及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亦产生于壁画的筹备过程,以及与该项目有关的一系列文献和档案文件。
《对〈玛丽·麦克里欧德·贝颂〉壁画的研究(坐着看书的孩子,吉他手,玛丽·麦克劳德·白求恩,和坐着的女人)》,1977-1978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玛丽·麦克里欧德·贝颂》,1977-1978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吉他演奏者》,1977-1978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坐着看书的男孩》,1977-1978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向左坐着的女人》,1977-1978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壁画研究——巴克斯医务大楼》,1961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一系列怀特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素描及绘画作品精选也在此展出,这段时期是他社会现实主义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展示了怀特对现实主义的献身精神,体现了其在艺术实践中的核心价值。
《风景》,约1957-1959年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佃农》,约1947-1948年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托里的手》,约1943年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无题》,约1948-1949年
©Charles White Archive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文章标题:“查尔斯·怀特:不朽的练习”纽约开展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famous/26105/news-183846.html
本文类别: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