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代码 | 10523 |
---|---|
所 在 地 | 湖北 |
院校特性 | 31所独立 |
院校隶属 | 湖北省教育厅 |
学历层次 | 本科 |
办学类型 | 学院 |
院校类型 | 艺术 |
开设专业 | 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史论 艺术设计学 艺术教育 美术学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表演 服装与服饰设计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设计 雕塑 数字媒体艺术 动画 公共艺术 绘画 书法学 中国画 |
网站地址 | http://www.hifa.edu.cn |
咨询电话 | 027-81317222 |
院校地址 | 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6号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数字创意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推动光谷建设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10月26日至27日,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暨2024 ARTI Group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文创产业园举办。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支持,大会以“人工智能+艺术”为核心,携手全国400余所高校的专家、知名艺术家、创意人共同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学科、多领域、影响力广泛的人工智能艺术大会。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正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全球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办设计学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鲁晓波,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才大颖,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李端阳,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中国传媒大学动画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黄心渊等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大会。校党委书记周峰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创新学院、研究生处部分教师全程参加大会。
周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是一次跨学科、多领域、高层次的学术碰撞和思想对话,也是一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在艺术创意火花与 AI 算法逻辑共舞的时代,艺术唯有敞开胸怀,拥抱人工智能,方能实现双向赋能、共同发展。他表示,学校近年来在推动艺科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成立了“创新学院”,布局了一批智能、交互等交叉学科专业,以设计学交叉学科为主导,通过师资共享、平台共建等方式,深化与综合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艺术+科技+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模式,着力培育并形成“艺术+”产业链新动能新优势。面向未来,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中,在推动人工智能艺术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学校将进一步凝心聚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有力的举措,助推“人工智能+艺术”深度融合,助力新质数字创意生产力创新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开幕式后,朱松纯、鲁晓波和张凌浩三位专家做了精彩主旨演讲,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蔡新元教授主持会议。
10月26日演讲环节,多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艺术:塑造未来社会”主题,针对人工智能对各类学科、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的艺术设计场景应用等领域展开了精彩的发言和对话。
10月27日演讲环节,多位人工智能艺术家和行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创新、融合与发展”主题,以人工智能对高校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和高校人工智能艺术教育教材与课程两个方向做分享,探讨了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和关联产业的创新与成果转化。
当前,社会多个领域正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致力推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打造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生态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观念、课程、工具与实践的进化,助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和关联产业的创新与成果转化。
文章标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出席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edu/9/news-13234.html
本文栏目:院校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