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

九大美院
访问量:1677w+
国标代码10523
所 在 地湖北
院校特性31所独立
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学历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学院
院校类型艺术
开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史论 艺术设计学 艺术教育 美术学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表演 服装与服饰设计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设计 雕塑 数字媒体艺术 动画 公共艺术 绘画 书法学 中国画
网站地址http://www.hifa.edu.cn
咨询电话027-81317222
院校地址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6号

其他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环艺档案-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文献展研讨会暨高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展开幕

2024-04-16 09:41 1884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4月13日上午10:00,由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主办,科研创作处、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环艺档案—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文献展研讨会暨高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展会"开幕式在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A8展厅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丹,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郝大鹏、邵健、蔡强、马克辛,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秘书长王国彬,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委员丁圆、朱力、李群、吴昊、沈康、赵慧、常志刚,作家孟晓初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鲁睿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席田鹿院长、金常江副院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梁青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郑军德院长、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李枝秀院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治龙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冠副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程雪松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田密蜜教授、中国建筑学室内设计分会陈亮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刘烨等兄弟高校、学术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受邀出席。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副校长张炼出席开幕式。学校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仪式由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凡主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领导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丹致辞

苏丹指出,展望学科未来,必须先回顾其历史,而这也是档案建设和学科梳理的肇因。开展学科档案的整理,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必然阶段,本次展览通过作品、教案等档案的展示,客观地呈现了湖美环艺发展风貌,展现了办学特色。“环境”是一个事关人类生存的重要议题,任何人或机构都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我们既处理环境,也受制和得益于环境。环艺不应仅仅关注城市建设项目,更应该总结和提炼学科内核,反思其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根本意义。除了形而上的思考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具体的方法,包括教学和教师培养计划,主动关注新技术和新观念。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周峰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在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4周年之际莅临指导和研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城市化的历程,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也在陈顺安、周彤历任主任、院长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立足新时期,面对时代之变、科技之变和学科之变,学校将继续秉承着“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围绕学校发展战略,按照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积极实施"212"学科引领战略、"1+2+x"人才培养模式和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湖北美术学院副校长张炼致辞

张炼回顾了湖北美术学院百年办学历程,一代代湖美人践行“推行美育”使命,培养了一大批“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陈顺安致辞

陈顺安谈到,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环艺专业仍大有可为。一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设计的工具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设计图纸的表达要求有所提高,所有工程在建造之前要借助数字化工具进行大量论证。三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安全需求、建筑材料的品质提升、空气治理等方面对环艺专业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凡主持开幕式

在社会演进、技术迭代、学科发展背景下,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藉此文献展,以“空间·向度”为主题,基于近四十载学脉梳理,问寻学科建设趋向,拓展专业价值深度。“空间”既是基于客观媒介承载的“物性”思考,又是鉴于本体价值延展的“社会性”衡量,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正是以此为底蕴不断展开专业认知与实践。“向度”是立场也是姿态,既有探寻指向之意,喻示研究维度的多元与研究者思路的开放;又有拓展深掘之衡,展开新时期环境艺术问题的思辨与践行。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开幕式后,“中国环艺档案-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文献展”研讨会随之举行。研讨会由环境艺术学院主办,科研创作处、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办,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兄弟高校、行业机构组织的专家学者,以“中国环艺档案”为主题,立足环艺专业与档案形态的基本关系范畴,深度探讨了中国环艺档案建构的价值、意义及路径。从学科专业概念术语发展来看,“环境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大致历经了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环境设计等称谓,专业内涵也在不断积累与变化,但无论如何,实践价值语境下的环境艺术与人居环境建设及环境质量提升始终保持着紧密关联。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环境艺术发展史探讨了环境艺术的诞生、定义、构成、特征、危机及未来走向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中国环艺档案”如何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建构,以此促进环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现场

高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展部分参展作品

黄学军、周彤、何凡《国能湖南岳阳发电厂 2×1000MW 新建工程创新设计》

何凡《“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主会场设计》

梁竞云、范思蒙《武汉剧院文保修缮性设计研究》

张进《宜刻钟——全年龄段友好型旧社区改造设计》

尹传垠《湖北宣恩彭家寨摩宵楼室内与展陈设计》

丁凯《康养疗愈式高山民宿》

吴珏《冷却塔外围导流板设计》

吴宁《他山之石-景德镇创作中心空间设计》

何明、刘超、罗婉青《城市纽带 知音湖北》

张贲《抱朴随拙织古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