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

九大美院
访问量:1677w+
国标代码10523
所 在 地湖北
院校特性31所独立
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学历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学院
院校类型艺术
开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史论 艺术设计学 艺术教育 美术学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表演 服装与服饰设计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设计 雕塑 数字媒体艺术 动画 公共艺术 绘画 书法学 中国画
网站地址http://www.hifa.edu.cn
咨询电话027-81317222
院校地址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6号

其他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向着光明——唐一禾艺术回顾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2023-09-22 18:10 1623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9月19日,“向着光明——唐一禾艺术回顾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和武汉美术馆共同主办,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之一,通过对唐一禾艺术人生的追索,以文献展的方式展出中国美术馆藏唐一禾油画、素描共50件,以及家属藏作品4件和出版物等文献资料。这些作品与文献因存世的稀有性而弥足珍贵,亦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宝贵遗存。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张百成在致辞中表示,唐一禾先生一生都在为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国家的文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创作了《胜利与和平》《还我河山》《七七的号角》一系列抗战题材作品,尽管有些作品在战乱中遗失,但我们仍能从残存的影像资料和现存的《七七的号角》等作品中,感受到他直面生活的主题和意蕴,深入刻画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苦痛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在致辞中表示,“向着光明——中国美术馆藏唐一禾艺术回顾展”是中国美术馆收藏唐一禾先生作品后的首次异地巡展,武汉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者唐一禾先生的故乡,以及先生求学并从教的武昌艺专(湖北美术学院前身)创办地,此次展览的意义不言而喻。陈勇劲形容,“这不仅是唐一禾先生作品的一次回家,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回溯。”

唐一禾先生使用过的画架、画具、桌椅以及画室复原场景

学校党委书记鲍清芬在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对本次展览的主办单位和给予帮助的各方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作为现代美术先驱之一,唐一禾先生曾任武昌艺专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系主任。他将赴法留学之所学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湖北美术学院百年学脉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一禾先生的教学思想和精神风骨也对我校凝练形成“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生以艺报国,始终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先后投身“五卅”爱国学生运动,参与北伐革命军。在武昌艺专任教期间,先生与艺专一众老师组织学生以笔为枪,以画为媒,开展抗日宣传画创作。日军轰炸武汉时炸毁武昌艺专校舍,他们不惧日本间谍“不准迁离武汉”的威胁,毅然西迁,将艺术火种播撒到祖国西南地区。他对国家民族与人民大众的挚爱凝结成一件件不朽的作品,像永不停歇的号角,激发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为我校百年学脉注入了革命美术的鲜亮底色,也是今日湖美赓续红色血脉、矢志美育教育精神源泉之一。

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唐小禾在致谢中表示,唐一禾的作品回到家乡的武汉美术馆展出,让家乡人民领略他的艺术造诣,并重温我们中华民族那段危亡图存的艰难岁月,高扬正义,向着光明前行的精神。上世纪60年代初,负责筹建中国美术馆的江丰与米谷同志专程来武汉我家,征集和收藏了唐一禾先生的部分遗作计11件。2007年,我的母亲熊明谦先生决定将历经波折而幸存的63件唐一禾先生遗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为这批作品主办了《唐一禾艺术展》。至此,中国美术馆藏唐一禾先生作品74件,基本上是他全部的存世的作品。唐小禾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美术学院以及美术界专家与现场观众表示感谢。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菁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上武汉美术馆副馆长裴少菲宣读了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贺信,唐一禾先生后代亲朋、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专员、美术界专家、湖北美术学院师生、观展市民约3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展览分为“七七号角·时代先锋”、“远涉重洋·以艺报国”和“大爱无私·义捐遗珍”三个篇章,全面展现了唐一禾短暂生命中精湛的艺术造诣、崇高的艺术理想与炽热的爱国情怀,及其“为艺术辛勤探索,为教育忘我献身”(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吴作人先生题字)的一生。

唐一禾是早期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留学的经历不仅让唐一禾在绘画技法上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也使唐一禾在后来的创作中能够贯通中西,将所学的西方油画表现手法与中国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创作出有着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胜利与和平(画稿)》 唐一禾 水彩

“到民间去”是唐一禾先生的艺术创作主张。早在1924年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时,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唐一禾就创作了《铁狮子胡同惨案图》,后参加了“五卅运动”。在抗日战争的动荡生活中,唐一禾在法国留学时的油画作品和回国之后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创作的油画,如《武汉警备者》《伤兵之友》《胜利与和平》和肖像画作品,以及《还我河山》《正义的战争》等宣传画,历经战乱,虽未能留存,但从仅存的影像资料上就足以窥见唐一禾的艺术风貌,反映出其创作经历和对当时的社会影响。这些遗失的作品以其直面生活的主题、深邃的意蕴、写实的手法、抒情的笔调关注人物的典型化,深入刻画了人民内心的苦痛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彰显了艺术的力量。

《七七的号角(画稿)》 唐一禾 油画

《女游击队员》 唐一禾 油画

虽然唐一禾留存的作品不多,但这些遗珍无一不表现出其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追求。他留下的《七七的号角》、《女游击队员》、《祖与孙》(又名《穷人》)、《田头送茶》等经典之作,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不仅渗透着艺术家直面现实,关注人民的艺术主张,更体现了其向着光明、正义勇往直前的信念与精神。《七七的号角》是唐一禾先生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计划创作的《抗日战争史画》组画的第一幅油画稿。画面上,由武昌艺专学生组成的文艺宣传队正行走于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展现了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精神风貌,激励了更多的爱国群众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去。

《祖与孙》(又名《穷人》) 唐一禾 油画

《田头送茶(画稿)》 唐一禾 水彩

《婆婆与孙子》 唐一禾 素描

唐一禾既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艺术家,亦是一位伟大的美术教育家。他把对民族命运的忧患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他任教的十余年中,不仅将绘画技艺传授给学生,也将正直的处世之道、高尚的民族气节与对革命事业的崇高追求教给了学生,他在华中与西南地区的教学经历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学脉延续至今,影响深远。长江上下、大河南北都有唐一禾先生培养的艺术人才,他教授的学生以及追随学习他的学生遍布全国,他的艺术之路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以及美术教育事业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作出了巨大贡献。

《缝》 唐一禾 素描

自画像 唐一禾 油画

展览在武汉美术馆1、2、3号展厅展出,将展出至2023年12月3日。

(本文根据湖北日报、极目新闻等媒体新闻及武汉美术馆资料综合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