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代码 | 10178 |
---|---|
所 在 地 | 辽宁 |
院校特性 | 31所独立 |
院校隶属 | 辽宁省教育厅 |
学历层次 | 本科 |
办学类型 | 学院 |
院校类型 | 艺术 |
开设专业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动画 影视摄影与制作 美术学 绘画 雕塑 摄影 书法学 中国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数字媒体艺术 |
网站地址 | http://www.lumei.edu.cn |
咨询电话 | 024-83937738 |
院校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十九号 |
10月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尚辉、我校副校长李书春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活动由我校人文学院、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校地研究院承办,我校科研创作处、《艺术工作》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分三个单元、邀请二十四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维度对“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建构”这一学术课题进行深入阐述。
李书春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书春表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巨大转折,美术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始终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繁荣,还要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代时代背景下,如何在继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吸收世界艺术的先进理念,如何通过艺术创作和理论构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术发展,是当代学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尚辉在开幕式上致辞
尚辉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理论建构主要以“中国式”和“现代”为关键词,围绕“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国美术学习西方美术并进行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美术引进西方艺术的流派问题”等几大核心课题展开。有关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建构,离不开王朝闻先生、蔡若鸿先生、王琦先生、邵大箴先生等几代前辈学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探索。他认为,中国式现代美术在理论建构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是中国式现代美术表现对象以及这个对象所决定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张晓凌,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丁宁,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封治国,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文化传播与管理系原主任张伟,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作》编辑部主任吴晶琦,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授林木,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吉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思,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邵亦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馆长张鹏,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李永强,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于冠超,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马琳,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学术秘书、《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林,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焦琳,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韩亮在会上发言。
与会学者合影
当前文化艺术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年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发展正是对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建构。我校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道路的实践课题,也更进一步推动建立与完善中国现代美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文章标题: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edu/3/news-13257.html
本文栏目:院校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