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代码 | 10729 |
---|---|
所 在 地 | 陕西 |
院校特性 | 31所独立 |
院校隶属 | 陕西省教育厅 |
学历层次 | 本科 |
办学类型 | 学院 |
院校类型 | 艺术,美术 |
开设专业 | 艺术史论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动画 美术学 绘画 雕塑 摄影 书法学 中国画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工艺美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实验艺术 文化产业管理 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 |
网站地址 | http://www.xafa.edu.cn/ |
咨询电话 | 029-88222342 |
院校地址 | 西安市含光南路100号 |
7月8日上午,西安美术学院设立了追思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吊唁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同志。
刘文西同志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1991—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4年至今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
生于南方 扎根西北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忆了刘文西院长的点点滴滴:“刘文西出生在浙江,但扎根于西北,是中国画人物画的活化石和当代画坛的一面旗帜,他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不可弥补的损失”。郭线庐怀着悲痛的心情讲到:“刘文西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和建设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新时代发展的丰碑式代表”。
群众称这位扎根生活的画家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赴陕北采风创作100余次,足迹遍布26个县,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画了上万张速写,创作出展现陕北风貌的精品力作。他曾说:“艺术家必须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的根应深植于人民中间,如果不真心地深入生活,不真心地爱着人民,就登不上创作的高峰。《黄土地的主人》画的是陕北农民。无论时代如何变,陕北人的正直、勇敢、淳朴、善良一如往常。而且,这些元素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具备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所以,要用更大气磅礴的手法、更具承载力的方式——巨幅长卷,画出陕北的‘清明上河图’,为广大人民树碑立传,为人民而艺术。”
黄土画派创始人 竖起中国画坛一面旗
郭线庐回忆到:“刘文西是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里程碑人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一群活跃在西安的中国画创作家,继承古法、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陕北农民勤劳淳朴形象的人物画的新风格,在中国画坛引起了巨大轰动。在原“长安画派”先贤们活动的故地西安,以国画大师刘文西为代表的一群致力于反映陕北风土人情、歌颂黄土地革命历史和民族个性的中国画画家,自发组成了“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的“黄土画派”。刘文西就是黄土画派的创始人。郭线庐提到:“刘文西院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他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以独特写实风格与艺术精神,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传承发扬 扎根生活
郭线庐采访中回忆刘文西对大家的教导:“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创作方向,虽然坚持得很苦,但很有成就感。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刘文西是践行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理念的典型人物”。郭线庐讲到:“作为刘老师的学生,数十年在做人,做事,从事艺术创作方面从老师处获益匪浅,刘文西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可以看作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范本,今后将以先生为榜样,为陕西文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记者张硕)
文章标题: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追思老院长刘文西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edu/2/allnews-186486.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