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

认证艺术家

关于顾平

顾平 江苏南通人,1960年4月生。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中国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艺术领域

魏晋之风的当下式回归——顾平的艺术解读与市场评析(一)

评论观点 2017-12-19 35426
顾平
认证艺术家

顾平,江苏南通人,1960年4月生。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硕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当代逍遥山水画的倡导者,主张文者应备的鲲鹏气派、云霄胸怀和豁达坦荡的人生价值观,竭力表现人与自然融和相悦的艺术镜像:天人合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名篇名著的绘画创作,力求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中国古代先贤先哲的人文哲学思想。

顾平是文人,在于从小的蒙养与科班出身,且常年在高校执教,终日书香笔墨的追求。但顾平的文人性格,并不是今人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明清文人行为方式。宋之降,理学盛行,文人的人生理想崇尚“兼济天下”的“进取”之志与“独善其身”的“隐逸”之心的完美融合。故范仲淹有“进亦忧,退亦忧”的感叹。这种既要考虑铁肩担道义的“入世”责任,又想个性自由舒展的“出世”情节,造成明清文人沉重的“慎独”心态。当易代之后,时势变迁,从近代到当代,文人也从传统到现代都市类型的转变。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都市的繁华烟尘也导致许多文人心态向传统的回归。顾平生性豁达,敦厚朴实,情感炽烈,长期浸润于魏晋文人行为方式的研究与绘画表现之中,故他的为人行事方式,正如他以“晋风堂”为画室名,更多的是魏晋之风。古言“画如其人”,他的这种魏晋文人习性,在他的画作中常有表现而佳作不断,从他的成名作工笔重彩的《竹林七贤》,到笔墨写意的《兰亭修禊》,无不是这种精神的畅扬。

顾平尚魏晋的人生修为,在于他认为明清文人心态太沉重,太谨小慎微而趋于保守,与当今社会难以合拍,而魏晋文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脱的精神寻求,超逸达观风流潇洒任情任性的人生态度,符合他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上更能够使他“解衣盘礴”。了解他的人,都认可顾平有着王微之雪夜乘舟“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洒脱性情。然而,顾平虽然耽情于魏晋文人审美趣味的追索,但并不漠视对当下世界的关怀。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氛围下,画家不能失音,艺术不能缺席,一个有社会责任的画家必须对生活有所表示。顾平在生活中是个很简单的人,但对生活又是个特别有心的人。小至作品题材有许多表现都市闲暇生活,如《牌乐》、《放鸟》;大者认为艺术创作应追求“笔墨当随时代”。

顾平是单纯的,单纯在于他从来不对国画有所怀疑,也不搞什么嘘头,也不去想跨马提笔征服天下,只是默默地画他的画,画他的心境,画他的情趣。他所好者甚多,所学着也多。于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皆有所涉猎,工笔写意、大作小品,皆悉心揣摩,认真体味,而常常沉迷其中,乐此不悔。此种对传统艺术的广泛研究,使他得以更为深刻而系统地理解传统的精髓。他亲近自然、亲近传统,故其立意也高蹈,笔墨也古雅,意境也超然,故其画作也常常体现出博大深远、宁静幽远的意境。读其画正如观其人,于平淡天真之中,带给人一份舒心、一份自然。顾平安心于斯,醉心于斯,不管生活如何变化,社会诱惑有多大,仍然以此为人生的主轴,努力以自身的情意去挥洒笔墨,用生活的感悟去营造案头的尺寸境界。在标榜自身艺术方面,顾平没有豪言壮语。他的画予人感觉很放松,是因为他的画是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他并没有对他的画奢求什么,他也不刻意追求什么,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又很难。他唯一得意的就是画的顺心时,逍遥一乐。但谁又能否认他的笔墨不是当下性的呢!

顾平,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逾四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真谛,为当下喧闹都市环境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在当下的主流艺术世界里走出了一条自身之路,成绩斐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逍遥山水画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