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

认证艺术家

关于顾平

顾平 江苏南通人,1960年4月生。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中国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艺术领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顾平逍遥山水的文化内涵(三)

评论观点 2017-12-19 36221
顾平
认证艺术家

三、顾平“逍遥山水”的当下新义

(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儒家人格与“逍遥”精神的新结合

顾平认为古人的“逍遥”与今人的“逍遥”应当不同。古人的逍遥是道家出世的逍遥,多是批判儒学,站在儒学的对立面。庄子思想本质上是关于人如何在自然和社会特别是在乱世中自处的一种人生哲学,然而当今的我们生活在祥乐幸福的和平年代,不需要愤世嫉俗,激烈抗争现实寻求自由而隐逸山林,最大的敌人是物质世界中那些为物所累、为金钱所奴役、被权势名利所迷失了本性的灵魂。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益,经济条件日益富裕,另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却如同荒漠,对富贵名利的贪图、对权势的欲望、追求生活享乐的心理,导致人性扭曲、道德沦丧,使人心麻木、负累德性、身心发展倍受摧残,人们无法获得宁静心境的力量,也是使人达不到逍遥自由境界的原因。

顾平的逍遥山水理念,与儒学中“仁”、“智”的人格规范相结合,并不是鼓励世人去消极回避争当隐士,而是做一个高尚的人,有文化的人,当欲望迷失本性时怀着出世的心态,在有限的生命中积极努力,去追求精神境界、陶冶情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同时体悟生命的价值观。观顾平逍遥山水中,人物亦是主体,再看人物形象,天庭饱满、肤白耳大、洒脱恣意,凸显其文化修养和品性高贵,他们远离尘嚣,畅游山水之间,乐得逍遥。他们象征着山一般鲲鹏气派、心胸宽广的“仁者”,水一般豁达坦荡、深邃温和的“智者”,这也正是顾平所倡导当今时代的人格精神和道德追求。

(二)“天人合一”的延续——自然与人文融和相悦的艺术镜像

顾平的逍遥山水中人物是主体,山水亦不可忽视,这正是老庄“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续,也是人与自然关系这一永恒话题的反思。古、今自然的环境已然不同,今天的社会文明教会了人物如何开发自然,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等各种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们面对的不是古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无污染自然,而是有着“雾霾、温室效应”支离破碎、承载负荷的自然,我们应该被古人先贤的哲语所敲醒,呼唤今人重新看待自然,回归自然、感恩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对自然的回归中,我们还可以继承古人对自然的人文情怀。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阐述古代文人雅士茂林修竹,惠风和畅,崇山峻岭,它讲的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诗情画意,人们在山水里得到一种升华,借着酒的雅兴,对大自然进行诗化的赞美,在自然中还愿诗情画意,在自然中培养逍遥精神。正如当下的旅游行业,一味的宣扬消费、强买强卖的经济活动已造成人们旅游时的心理负担,然而提高自然的人文情怀、文化价值才是长久繁荣的源泉。顾平逍遥山水中人物或倚树而望、或掩映山林、或酒畅天地,并不是简单的处于山水中,而是多与山水有互动,顾平体悟到艺术上“天人合一”不仅是“自然”和“人”的关系,而是自然关照下的人文情怀,是文化培养下产生的感情与自然的共鸣,只有自然与人文融和相悦,才能达到真正“逍遥”的境界。

(三)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中国古代先贤的人文哲思

古今逍遥山水最本质的区别是笔墨,所谓绘画的当下性。我们这个时代所受的文化教育和古人是不同的,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仅可以观赏到古代名家的经典作品,还受到了西方美术以及现代绘画的教育理念,笔墨语境自然与古代不同。顾平的绘画里面,当代性是很强的,观其逍遥山水,画面以中景为主,人物中心,多叙事情节。笔法灵动,气韵节奏明快,人物造型古朴,含蓄,生动,儒雅。山石结构明了,树木花草多姿,云水白描用线。不拘古法,兼用东西,既有南方山水的温润灵秀又有晋人潇洒豪迈、北方山水的雄强气派。其笔墨多以写意的笔法表现,墨韵酣畅淋漓,自由洒脱,画款行草灵动,切题点睛。行线在节奏,抑扬顿挫。结成在臆造,重在收拾。它的构成性、立体感、平面感、人物造型的笔墨感,是融合了东西古今的当下文化,亦是所属当下的逍遥山水。

顾平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真谛,为当下喧闹都市环境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在当下的主流艺术世界里走出了一条自身之路,成绩斐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逍遥山水画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