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莞城美术馆
“在长安一一
陕西中国画十二家作品展”
参展艺术家赵振川出身名门,
父亲赵望云先生是
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先行者、
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赵振川一直被视为长安画派
“根正苗红”的继承者。
他构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
新西部山水体系,
将长安画派的
艺术精神和实践延续、推进,
为中国山水画的
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艺术家简介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束鹿。青少年时期随父赵望云先生学习中国画。1962年进入西安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学习班学习中国画,师从石鲁先生。1978年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专职从事中国画创作。曾任陕西美术馆(原陕西美术家画廊)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并主持业务工作。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2010年组建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并任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7年,作品《好大雪》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2001年,作品《戈壁春居》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及《百年中国画集》,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赵振川《山径》70×45cm
赵振川《奠安塔远望》70×45cm
赵振川《夏日农舍》70×45cm
赵振川《路遥故居》70×45cm
赵振川《汗水人家》70×45cm
画语录
——谈中国画传统、写生和笔墨创作
(节选)
一、关于中国画的传统
学画要从基础学起,打好基础很重要,也很关键,基础打好了,以后创作就容易得多。学画入手就从临摹开始,先学别人,一棵树、一组树,一个石头、一组石头地练,甚至是一条线一条线、一个点一个点地练,不厌其烦。
学中国画要从传统中找画法,研究传统,学习传统,要找历代名家或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树法、石法、皴法,再进一步研究整幅画的构图,古人绘画所用的材料,表现的主题,画中围绕主题所描绘的内容,山石、树木、房屋、田舍、云水及动物是如何围绕主题表现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画面的气氛烘托……把这些都弄清楚。
赵振川《紫阳小镇》68×68cm1999年
对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要很熟练,加之新的生活、新的感受、新的笔墨,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从学习传统入手学中国画,是一条正确的学画道路,长安画派提出的“伸向传统”就是这个意思。
临摹时,先局部临,后整幅临,把临本吃透,逐步达到背临。仔细揣摩古人是如何用笔墨表现画面的,达到临出的画和原作尽量接近的程度。
要多看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书,看画论,它可以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绘画思想,古人是如何把现实生活表现成一幅绘画作品的,又在绘画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传统的学习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深入,要分清哪些画法现在可以用,哪些不适合现代需要,要用新的画法来代替。
赵振川《戈壁春居》152×83cm1990年
要多看诗词、游记等相关文学作品,这些都是画外功。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上的修养决定了你绘画的品质。
还要学习现代名家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技法。现代名家离我们近,贴近现在的生活,看这些成功的名家是如何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和发展的。要练字,我父亲在我学习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要练字,练笔头功夫。
二、关于写生
写生是深入生活,走向创作的必经阶段。是给创作打基础,给创作积累素材,给创作增添动力。好的写生本身就是一幅好的作品。
古人讲师法造化,就是要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向大自然学习,就是到生活中培育对大自然的感情。只有对自然、对生活深入喜爱,才有创作的冲动和欲望;画出的画让自己先感动,才能感动人。
大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中充满艺术宝藏,写生就是要发现、挖掘出这些宝藏为创作所用。手中的宝藏越多越丰富,创作就越深入,越能得心应手,越能创作出感动人的作品。
长安画派提出“一手伸向传统”是学习,一手伸向生活”也是学习。向客观学习,在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两者结合就能创作出将合时代要求的作品来。
赵振川《陇塬人家》104.6×71.4cm 2016年
写生是一门必修课,只要有机会就要出去写生,这是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的素材越多越丰富,对创作越有利,创作就越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写生是对深入生活的反映,是挖掘艺术源泉的必经阶段。不经过写生,就无法表现出鲜活的生活。
写生时要会在大自然中发现那些最具典型性,最具代表性又有时代感且符合审美要求的事物,为自己的创作准备材料。
写生不是对大自然的照搬和再现,也不是画导液图,或是给大自然画像,也不能用学来的技法生搬硬套眼前暴物,而是要表现自然中那些本质的、激动人心的东西。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提高对客观景物的概括提炼能力,还要会”移动”景物,加之想象,充分调动摆布客观事物的主动权。
写生是为创作积累素材,聚集原料;创作则是对所积累的素材原料进行提升和再加工,是出作品。写生是基本功,是基础,又是终生都要进行的事。
要想不停地创作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就必须不断地到生活中去写生,去搜集素材,去挖掘原料。写生要注意方法,要掌握技巧。每到一个地方写生,要先观察,确定写生什么,即确定是画一幅完整的作品还是做局部的描写。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gallery/93/news-1146.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