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山湖美术馆

关于尹山湖美术馆

  • 中国⋅江苏⋅苏州市
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是苏州市文广新局和苏州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民营美术馆。常年免费向市民开放,时间:9:00—17:00,集艺术品展览、收藏、研究、书画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常年举办各类美术展览和艺术活动。 [详细]

气韵生动,淡然霜风——参展艺术家张钟专访

2021-03-30 18:12 399

在张钟老师的写意花鸟画中,牡丹天香国色、黄菊傲然绽放、翠竹刚劲挺拔、松柏历经风霜……题材虽各个不同,却都统一于她清新雅致的风格之下。张钟老师着力于描绘中国古典意象,既是继承吴门画派的传统,又是她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结果。

在写意花鸟画这条道路上,张钟老师起步稍晚,却起点甚高,进步神速。锻炼作画基本功,她勤奋刻苦;面对荣辱得失,她又豁达淡然。她的人与她的画,都呈现出一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气质。

本次参展作品——《牡丹》 138×68 cm

数十年寒来暑往,张钟老师始终虔诚坚持父亲花鸟画独具个性的创作规律,凭借自己的聪慧悟性和勤奋执着,不断抵达艺术更高的境界。她用绘画感悟自然与生命,抒发心绪和感情。

逆锋侧锋,都是人生;浅墨浓墨,都是心情。

专访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张钟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花鸟画世界,探寻艺术背后的故事。

Q:您是如何走上写意花鸟画这条道路的?您在花鸟画上属于起步晚却成效大的类型,最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确定要成为一个花鸟画家?

A:这很简单。我本来是下乡插队,去了有十四年。回来以后,一是感觉青春的时间浪费了许多,二来也是想着让爸爸有个接班的人,就跟在父亲身边。因为那时候我的年纪也比较大了,33岁,也比较勤奋,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地画,好好地学。当时是在苏州国画馆,在那里画画,也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不休息的,一有空就画。毕竟年纪不饶人,当时也很刻苦,就是这样走上了花鸟画这条路。

《篱边秋色》48x45cm

Q:您在跟随吴䍩木老师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吴䍩木老师对您的绘画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我刚开始是跟吴䍩木老师学的山水。吴䍩木老师人很好,他给我开了很多稿子,让我临摹,这是很难得的。我就照着吴䍩木老师的稿子来写、来画,学了三年。如果直接画花鸟,很不容易取得成效,而吴䍩木老师的山水好上手,所以就先跟吴䍩木老师学。当时的考虑是,一是要学一定的本领,第二个目的就是学画山水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其实有些无奈,所以当时也学得非常刻苦。

我在吴䍩木老师这里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山水画跟花鸟画虽然有差别,但在用笔用墨上基本是相通的。我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坚持画,一直到现在。

《山林春来早》53x117cm

Q:您的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清新雅致。在画家钱建中老师写您的文章里,能看出在生活中您是一个随和淡然的人,你作品风格的形成是来自您的这种性格还是受到其他人影响?

A:我的风格是跟我父亲学习的时候养成的,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跟我的性格应该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要把吴门画派的风格传承下去。

吴门画派的发展和继承已经有一条线了,最开始是任伯年先生,接下来是我父亲的老师陈摩先生,然后就是我父亲,我的风格是跟我父亲学的。我最开始学的时候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学本事,有了本事不怕没饭吃。我当时就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大概有十来年吧。后来父亲去世了,就靠自己。那时候是这样想的。

现在想的是一定要把吴门画派的风格传承下去。我下面这些学生,我传给他们,他们现在也能教学生了,也往下传。一代一代的,不能让这条线断了。

《岁朝清供》 96x180cm

Q: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我们现在的都市生活其实很难再找回古人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是您画中题词的“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的环境和意境,您是如何从现代生活中捕捉或寻找这种诗意的呢?

A:还是要多观察,外面的大自然你不能走过就放过了。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棵树的姿态特别,很好,那就要记住,以后画画的时候能够采用。总之就是要会观察。不会观察,外面的景色在你眼中就跟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画花鸟,就是要到大自然中去。比如现在我一直在观察海棠,海棠花开得正好,迎春花也开得很好。什么季节什么花开,我们一定会到外面去看的。你不看,就不知道花的结构,花的形态,这些是画花鸟画的人都要全部了解的。观察了以后,用画面表现时一定要表现得好,不能很死板地像照相一样把你看到的摆上去。画画是需要动脑筋的,要思考怎样才能要表现出美。画画本来就是在追求美啊。

《燕舞春风》38x90cm

Q:您对自己作品的期待和要求是什么?您在创作中容易遇到哪些困难,一般是怎么解决的?

A:我这个人比较乐观,用画画来调节心情,我觉得画画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瓶颈,困在瓶颈里出不去。有时候一直画来画去,发现自己画的没以前好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很多人都会碰到瓶颈。只要你坚持,慢慢地瓶颈期就会过去。我碰到过在瓶颈期,两三年都改变不了。我心里想画出什么样的效果,但就是画不出来。不过现在呢,我好像是走出来了。

《松龄千寿》96x180cm

Q:如今的您如果再去看您最初的作品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能否就您的创作历程给现在学习中国画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

A:那肯定现在画的好啊,我现阶段画画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年轻人的画有时候你们都看不懂,我也看不懂,但是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借鉴一点。有些年轻人用很新颖的画法,这也蛮好。我们现在绝大部分时候还是用传统的画法,想在章法上有所突破,这是非常难的。能够稍微有点变化,就已经很满足了。

《秋艳》52x100cm

Q:在现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年轻人钟爱的各种绘画形式层出不穷,比如漫画、水彩等。写意花鸟画是传统而小众的,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A:画水彩也蛮好,画山水的也很多,反正我这个人很淡定,并不想争什么。最重要的是,怎么样画得轻盈一点,把自己的真实心情抒发出来。现在有些人画画不是画,画得太赶了,不活泼,很死板。画画是要汇注感情的,这是最重要的。

《写意四屏》175x45cmx4

艺术家简介

张钟

1946年生于苏州

1979年随父(着名花鸟画家张辛稼)习画,数十年来致力于写意花鸟画创作

1992年作品《翠幄藏春》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

2002年作品《八月十五桂花香》入选全国城市市花展

2010年作品《无声之诗》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出版有《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张钟》、《张钟花鸟画精品集》

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原苏州平江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苏州女画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