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

关于中国美术馆

  • 中国⋅北京⋅东城区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 [详细]

总台“大手牵小手”栏目走进中国美术馆新年展“美在耕耘”今晚在少儿频道播出

2021-03-22 09:19 875

播出预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大手牵小手》栏目带你走进中国美术馆,《美在耕耘》分三次播出,第一期将于2021年3月22日(周一)晚21:00在CCTV-14少儿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春风吐绿,草木初萌。3月11日晚上7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中心“大手牵小手”栏目组和30多位热情洋溢的小观众走进中国美术馆“美在耕耘”新年展,通过现场和线上导赏以“牛”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发现耕耘的春季,感受艺术的大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和主持人鞠萍带领孩子们,大手牵着小手,娓娓道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结合美术作品介绍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讲述焦裕禄、钟南山、屠呦呦的事迹,从而领会奋斗之美、奉献之美、创新之美。现代美育如春风化雨,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并通过央视频直播走进千家万户,润物细无声,让青少年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近2个小时的活动, 让孩子们感受到一件件作品背后赞美耕耘者,感恩耕耘者的深意。大家不仅在参观中找到了心目中最能代表“三牛”精神的艺术作品和英雄人物,还通过动手临摹、剪纸、雕塑,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创造美的过程。

早春的美术馆之夜欢声笑语,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千姿百态的“牛群”中流连忘返。吴为山有一个他本人最认可的称号——“中国美术馆一号服务员”。此刻为小朋友讲解馆藏经典作品,他十分高兴,根据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习惯,用鲜活的故事、身边的事例,结合课本中相应的内容作出讲解。孩子们纷纷说,这样上课太有意思了!

现场雕塑环节,在旅法雕塑家熊秉明的作品《孺子牛》前,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跟着吴为山一起动手,完成自己人生第一件雕塑作品。看着吴为山转眼之间把拳头大小的泥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牛,孩子们觉得特别神奇,馆长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怎样观察、怎样塑造,什么是形神兼备。“泥巴有了生命!”有孩子感叹。植树节前美育的种子在中国美术馆萌发,播撒向每一个热爱艺术的幼小心灵。

吴为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递交的提案之一就是“加强新时代美育体系建设,筑牢中小学文化自信根基”,指出“今天我们对美育的认知与行动将决定青少年未来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并提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每月至少有一节美术课在美术馆度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藩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把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变成终生习惯。”

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三牛”精神指导下,中国美术馆“活化”经典,于2021年1月9日至3月27日举办“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以激扬、饱满、向上、充满精气神的精品力作,致敬每一位平凡而 又伟大的劳动者,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展览围绕美是由人民创造的而展开:人民耕耘在希望的大地上,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美术家们笔耕不辍,用心灵描绘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展览以牛的形象为主体,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及部分邀约作品近60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类型。“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开展以来,好评如潮,预约参观者络绎不绝。

鉴于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中国美术馆仍然实行预约、限流、有序参观,每日参观人数限定2000人,很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无法及时通过预约来到中国美术馆感受艺术之美。根据实际情况,中国美术馆积极行动、研究策划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美术作品展播项目——牛年新春特辑”,并计划围绕“牛”的主题,录制推出“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公共教育项目。希望通过导赏馆藏以“牛”为题材的经典作品、现场互动实践、学生作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美育插上翅膀。

“大手牵小手,向着快乐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中心“大手牵小手”栏目是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大型公益节目,此次与中国美术馆合作打造这一公共教育品牌项目,旨在通过节目主持人与专家的讲解互动共同推动青少年美育工作新发展。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家,增强文化自信,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如果说,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谣,那么,中国美术馆和总台“大手牵小手”栏目共同策划举办的这一次活动,为耕耘者奏响了最美丽的青春音符。

活动当天同步在央视频收看直播的网友,还通过互动答题抽奖等活动收到了定制的礼物。

此次活动由央视频等13家媒体进行同步直播,观看量达286.4万,直播被网友盛赞为“公共教育的典范,艺术普及的楷模”,并引发网友积极留言互动。

供稿:程阳阳

责任编辑:于歌

编辑:杨子、杨奇

影像:陈曦

制作: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