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美术馆

关于江苏省美术馆

  • 中国⋅江苏⋅南京市
江苏省美术馆始建于 1936 年,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开端,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详细]

艺垦旷野:黄绍京捐赠作品展

2023-03-23 17:33 208

艺垦旷野:黄绍京捐赠作品展

艺垦旷野

黄绍京捐赠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3.03.23—2023.04.12

主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馆

展览地点

江苏省美术馆三楼

前言

黄绍京先生(1936-2000),江苏南京人,是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系五年制毕业生,受教于吴作人、王式廓、李斛等前辈艺术家,1958年毕业后远赴青海,在青海文化艺术学校、青海师范学院从事美术教育近三十年。1985年,他调职安徽省集邮协会,仍执着耕耘于艺坛。

黄绍京先生主张“求新、求变”,从青海辽阔壮美的自然风景中汲取创作灵感,致力于探索油画艺术与民族特色的融合,以多维透视、多元视角展现绘画空间的层次,揉情感于变幻的光源,融凝思于奇特的造型,被誉为“艺术旷野上开掘探井的画家”。他曾自言:“我这样热衷于画矛盾空间,想提供一种理解现实的新角度,一种理解生活的新形式。”他的作品超越现实的客观描绘,大胆创新,独树一帜。

在青海期间,黄绍京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教学习作、风景写生、素描写生,并有多幅作品发表获奖,代表作如《峡谷变通途》(1959)、《老书记》(1979)、《青海湖之冬》(1981)、《啊!路》(1982)等多绘出对青海的殷殷深情,也凝练出具有独特本民族艺术色彩的绘画语言。

黄绍京先生与夫人郭鸿玲女士热爱家乡,拥有乐于奉献的公益精神。2022年9月,郭鸿玲女士秉承黄绍京先生遗愿,向江苏省美术馆无偿捐赠黄绍京油画、水彩等作品163件,充分展现了拳拳之心。这些作品涵盖了黄绍京先生从大学到青海工作时期的创作,生动地见证着他的艺术实践之路。得益于此次捐赠,江苏省美术馆丰富了馆藏,完善了艺术史的脉络构建。

为了弘扬黄绍京先生深耕教育、勇于探索的精神,江苏省美术馆特别策划“黄绍京捐赠作品展”,进而向黄绍京家属慷慨捐赠表达浓浓的敬意,也使观众在畅游艺术精品之时,深入感受黄绍京画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作品一方面呈现出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中西融会的艺术观,将西方油画色彩的语言表现力与民族土壤相融合,彰显了那个时代老一辈油画家们在艺术创新之路上的种种努力。

2023年3月

黄绍京

黄绍京

1936年:出生于南京。

1938年:抗战期间随父母逃到祖籍四川永川。

1942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在四川成都生活、上学。

1947年:随母亲回合肥,并进入南京中国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上学。

1949年:于南京市第二中学上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期间主要由叔叔和嬢嬢照顾。

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五年制本科。

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59年:自愿支边,分配到青海省艺术学校,参加教学工作。

1961年:青海省艺校并入青海省师范学院艺术系。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并任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

1964年:从事教学工作之余,参与举办展览。

1971年:与郭鸿玲女士结婚,下厂组织筹办美术班。

1973年:首届工农兵学员招生,参加办学等教学活动。

1978年:被青海省师范学院授予油画讲师,负责教学工作。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随进藏军车去西部、访油田。

1980年:参加全国师范学院油画教学会议,受会议委托执笔写四年制油画教学大纲草稿。

1981年:开始教授油画人体课。去铁道兵团写生,在学院办个人风景画展。

1982年:任青海省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研究主任、青海省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泽、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娄付(溥)义推荐,评为油画教授。

1985年:调安徽省集邮协会、邮资票品局工作。在合肥生活期间,积极争取时间进行油画创作。

1987年:应邀去青海,受青海省政府办公厅之托,为青海西宁宾馆作两幅大型油画壁画《两底情》1.8m×11m,《佛幻》3.5m×9m。

1989年:由邮电部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并利用业余时间为合肥职工业余大学授课。

1996年:退休,全身心地投入到油画创作之中。

2000年3月28日病故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