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关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中国⋅北京⋅海淀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凝聚着几代清华人的心愿,承载着清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使命的梦想。早在1926年,清华就创办了“考古陈列室”,1948年成立文物馆,1952年文物馆被裁撤,部分藏品外拨。1999年中央 [详细]

“妙曲累珠——曲格平先生书画收藏捐赠展”带来春的气息

2021-03-11 15:47 441

妙曲累珠

曲格平先生书画收藏捐赠展前言

杜鹏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

曲格平先生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人”。他是我校环境学科首位兼职教授,在他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清华大学环境学科不断发展、日益壮大。

《一九六一年初夏登泰山六首之一》

郭沫若(1892-1978)

纸本71×129厘米 1961年

《入蜀身忘老》

钱松嵒(1899-1985)

纸本设色 49×32厘米 现代

一九九二年,鉴于曲格平先生对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杰出贡献,联合国授予他“国际环境奖”,他毫不犹豫地将所获十万美元奖金悉数捐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如今该基金会已经成长为世界着名的环境保护公益组织,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咨商地位,入围全球最佳环境政策智库榜单。

《芦雁》

林风眠(1900-1991)

纸本设色 48×72厘米 现代

《侗族妇女生活小景》

宋吟可(1902-1997)

纸本设色 70×49厘米 1974年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求学清华园时,曾多次聆听曲格平先生来校做报告,后来又因工作关系有幸拜识先生,并在先生关怀下成长。二〇一四年我受命组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团队并筹备开馆工作,先生得知后既高兴又惋惜,因为他既知我对艺术的痴迷,也知我对环境事业的难以割舍。

《咏梅图》

董寿平(1904-1997) 赵朴初(1907-2000)

纸本设色 67.5×104厘米 1973年

《松石竹瀑图》

董寿平(1904-1997)魏紫熙(1915-2002)

许麟庐(1916-2011)刘继卣(1918-1983)

宋文治(1919-1999)

纸本设色 142×72厘米 1973年

《林区放筏》

李可染(1907-1989)

纸本设色 72×49厘米 现代

二〇二〇年春节,我照例去先生府上拜年,曲老握住我的手郑重地说,想把自己收藏的书画捐给清华,不久即寄来图册,以供遴选。捧读之下,曲老所藏作品之丰富与精彩,令我大感意外!尤为难得的是,这些作品大都缘自曲老与艺术家的个人交游,是他与赵朴初、启功、李可染、吴作人、黄冑等诸多书画名家珍贵友谊的见证。其中一些作品已陪伴他半个多世纪,是他案牍劳形之余悦目娱心的重要慰藉。如今,在家人的慨然支持下,他将自己所藏书画作品的精华部分无偿捐赠清华,化私为公,嘉惠学林,这是何等境界!

《北京历史博物馆诗》

赵朴初(1907-2000)

纸本 70×29厘米1974年

《奋进》

吴作人(1908-1997)赵朴初(1907-2000)

纸本墨笔 74×51厘米1975年

《松壑飞瀑》

黎雄才(1910-2001)

纸本设色 71×37厘米 现代

限于展厅空间与展览主题,我们从曲老捐赠的四十八件作品中精心遴选四十件,配以曲老保留的二件作品,特以“妙曲累珠”为题举办本次展览。展览主题语出《礼记·乐记》,本意形容圆润婉转、美妙动听之歌声,此处借喻曲老书画收藏之珍贵、鉴赏品味之高妙,同时藉以彰显曲老的高风亮节、高雅爱好与高尚情操。这批来自曲老与家人的无私馈赠,不仅提升了本馆现当代书画收藏的实力和水准,也将随着本次展览而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博物馆讲好艺术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珍贵载体。

《三峡之晨》

宋文治(1919-1999)

纸本设色 71×46厘米1965年

《赶驴》

黄胄(1925-1997)

纸本设色 98×64厘米 现代

最后,再次感谢曲格平先生和家人对于清华大学的无私关爱与慷慨捐赠,祝福二老天龄永享,庆溢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