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海粟美术馆
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刘海粟美术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承办,复旦大学校友书画社协办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沈国麟书法作品展”将于5月19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对外展出,展期至6月11日。
此次展览聚集了沈国麟先生50件心血之作,涵盖了草书、行书、楷书和隶书等多种字体的创作,是其学书40年的汇报展和感恩展,体现了沈国麟先生在书法道路上“外师古人、中得心源”的探索,也是对上海这座城市、对时代和国家的献礼和致敬。
自序
天若有情天亦老。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人有情感,就会变老,天若有情,亦复如是。但情感寄托在艺术里,就会长青,亦会通过艺术与往昔来者共情。
我自4岁与书法结缘以来,已有四十一载光阴。书法并不是我谋生的手段,但一路走来,给了我陪伴、自信和慰藉。从小醉心于毛笔游走于宣纸上蕴化出的墨线。那深浅曲直、枯湿浓淡的线条,是悲喜、是荣辱、是舍得、是浮沉、是聚散、是成败、是离合、是生死、像极了人生。
回顾我四十年的学书历程,三十岁前写得一手黄山谷,三十岁后,我求我法,开始“外师古人,中得心源”的探索之路。本次个展是一次对自己学书生涯的回顾。3号展厅展出了 “中得心源”之作,展示了我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各种字体上的探索,4号展厅是“外师古人”之作。大幅小幅、立轴横卷,是对历代经典作品的一次致敬。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在书法这条道路上下求索的过程。虽然甘苦自知,但亦望与观众分享喜乐。
本次书法展由诸多因缘促成,要感恩的事和人很多很多。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感谢家人对我无私地付出。数十载寒暑的坚持,是诸多亲友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尤其是多年来在艺术上给予我指导的诸位老师,他们中有些是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家,有些是默默无闻的美术工作者。这些老师是我艺术上的父母,哺育了我的艺术生命。
感恩复旦大学对我的培养。自从18岁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来,我在复旦求学工作已经有27载。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皆是在这菁菁校园。复旦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蕴,给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料。“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代一代的复旦人为了“国之大者”上下求索,也激励着我勇毅前行。
感恩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我学书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融汇中西、广采博纳的海派艺术滋养了我,上海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让我这样一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艺术教育。
感恩这个时代和这片热土。我出生的那一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40多年来,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深深地连结在一起。我是多么幸运生于这个伟大时代,长于这个伟大国家。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从小到大,老师们总是教育我做人做事为学为艺都要走正道。此次展览,是我的汇报之展,也是感恩之展。“非人磨墨墨磨人”。我在写字,字也在写我。书法是培养我心性的园地,也将陪伴着我在人生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沈国麟
2023年5月
沈国麟
197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上荣获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称号,出版、主编和翻译了11部学术着作,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荣获十多个各类学术奖项。
艺术上师从韩天衡先生,亦问学于韩煜、沃兴华和王宽鹏等老师,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画院特聘画师,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苑书画社社长。
文章标题:天若有情天亦老——沈国麟书法作品展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gallery/217/news-1946.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