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间美术馆

关于北京中间美术馆

地址:海淀区杏石口路中间建筑园区 电话:62673186,62730230 官网:http://ioam.org.cn/ 新浪微博:@中间美术馆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 [详细]

漫谈预告 | 徐冰、丁乙:复数的形式

2021-04-14 08:40 317

2021年4月18日下午2点,中间美术馆将进行“巨浪与余音”展览系列艺术家漫谈活动。本场艺术家漫谈将重访二位艺术家在1980年代的个体经历,试图呈现“重复”元素的发生之历史现场。从1980年代末期以来,两位艺术家的标志性元素:丁乙的抽象十字、徐冰的汉字不断地在创作中复现。而在代表性的重复被大众所识别之前,他们已经开启了关于“复数”的形式实践。此次活动将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巨浪与余音”展览策展人卢迎华、访问策展人张理耕共同主持,欢迎到场参与。

复数的形式

主讲人:徐冰、丁乙

主持人:卢迎华、张理耕

时间:2021年4月17日(六)

下午2:00-4:00 pm

地点:中间美术馆会议室

1989年,丁乙携作品《十示Ⅰ》和《十示Ⅲ》参加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同时参加此次展览的上海抽象艺术家和作品还有张健君作品《有,NO.96》、余友涵及作品《圆系列》、徐虹及作品《喜玛拉雅的风》等,这些作品都被安排在了中国美术馆的三楼西厅中展出。“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策展人之一栗宪庭认为“近十年的艺术,从来都是在艺术的外在因素的侵入与纯化中演化过来的……近十年强调自律性始终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因素成为左右艺术的两大思想线索。”

……本来要放在同一个类型中的作品还包括徐冰创作于1988年的《天书》,这是一部由艺术家手工刻制的四千多个明代宋体字编排印刷而成的“典籍”。这件耗时耗力的作品包括了成千上万个看上去酷似真的汉字,却实为艺术家制造的无意义的“伪汉字”。虽然因场地问题被移至二楼西厅,但鉴于当时“有些论者认为……它以强烈传统刻版印刷文化的样式为特征,不过是中国刻版文字的抽象化,是一种抽象艺术,与讲究材料感、绘画性的抽象风一致。”栗宪庭有意把徐冰的这件作品与集中展现强调艺术语言自律性,包括抽象性的作品放在一起。

卢迎华,《十字体——对丁乙创作历程的回顾性解读》,2020年

丁乙,《禁忌》,1986,布面油画,84 × 84 厘米,由艺术家本人惠允

丁乙,《十示 I》,1988年创作,2020年复制,布面油画,200 × 180 厘米,由艺术家本人惠允

展览“巨浪与余音”的“现代派的复现和激变”单元呈现了丁乙十字的最初来源——一种类似X的抽象结构。同时,在展厅三层,早于《天书》的徐冰长幅版画《五个复数系列》则将过程作为观念付诸于视觉表达。关于“复数性”,徐冰如此说道:

这里所说的复数性并非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一种在版画制作过程中技术上的特点,因这种特点在生活中一切依媒介物参与的间接产品(如翻制雕塑,洗印照片等)中都有。我所强调的是作为绘画的具有美学意义的复数性。它是一个至今很少被人们注意但却实为版画之精髓的崭新领域。艺术中的复数现象无疑有着审美价值。

……可以说,艺术中的复数性具有与生命律动相吻合的审美因素。而且,象音乐中重复也是节奏一样,它是一种有别于起伏变化、舒缓流畅或抑扬顿挫的节奏,它以表面的无节奏重复构成节奏,以乍见的平直、冷静的无美感构成强压感情,理性的独特美感。如前已述,较之一般的变化、起伏、跌宕等情感表现形式,这种美感当中有着更多、更强烈的现代感。

徐冰,《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1987年

徐冰,五个复数系列——自留地(局部),1986-1987,木刻版画,1088.5 ×69.5 厘米,由徐冰工作室惠允

时至今日,关于两位艺术家的解读文本可谓众多,但我们这场关于“重复”的讲座却无意于“重复”那些既有的指认。1987年至1988年间,中国艺术界摇摆于“观念”和“形式/语言”之间的拉锯。尽管从今天的角度回过头去看,当时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围绕着艺术本体还是超前的观念的抉择都是应急的、反应式的方案,这种对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之间的区分本来就是一种人设,但身处当时历史现场的艺术家基于自己切身的体验,也不自觉地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自己的抉择。我们将以“不重复”的立场、“重访”的姿态探究两位艺术家的“复数的形式”。

艺术家简介:

徐冰

徐冰(1955— )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99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5年被美国国务院授予“AIE艺术勋章”。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并被广泛收藏。

丁乙

丁乙,1962 年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1983 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1990 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丁乙的创作领域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装置和建筑。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他将视觉符号“十”字以及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近期在国内外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包括龙美术馆(重庆,2020;上海西岸馆,2015),Nova Contemporary(曼谷, 2020),Rüdiger Schöttle画廊(慕尼黑,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香格纳画廊(上海,2018;新加坡 2015),西安美术馆(西安,2017),泰勒画廊(伦敦/纽约,2017),湖北美术馆(武汉,2016),Karsten Greve 画廊(巴黎,2007、2014、2019、2021;圣莫里茨,2012;科隆,2008、2020),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博洛尼亚,2008),Ikon 美术馆(伯明翰,2005)等。

主持人简介:

卢迎华

卢迎华,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于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于2012至2015年间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评委,同年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并于2018年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的评委会成员之一。200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进行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张理耕(Jerome)

从事当代艺术领域的撰稿、研究及策展工作。法学专业出身,亦曾于多个大型展览、多家美术馆项目中负责处理法律事务。

撰文:张理耕

海报设计:何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