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美术馆

关于贵州美术馆

美术展览、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品典藏与研究等。 [详细]

格物·开新——东方美学的当代价值建构学术论坛

2023-07-23 11:46 10411

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6月16日,“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以来受到各界热烈关注,展期至8月27日。展览共展出来自中、日、韩三国116位艺术家的168件佳作,透过作品将不同社会因素和文脉作用下不同的人文与艺术范式特征、艺术视点,同地缘范畴艺术同体的东方意蕴推广于众,共同领略中日韩当代艺术“格物·开新”精神之魅力。

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依托本次展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剖析当代东方美学的艺术现状与未来,理解“格物”与“开新”在当代艺术展开中的现实意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努力开辟出东方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路,7月21日,贵州美术馆举办了“格物·开新——东方美学的当代价值建构学术论坛”。

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以“格物”与“开新”主题分上下两场,上半场由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主持,开幕式和下半场由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主持。论坛特邀了9位艺术院校教师、画家、理论家作为论坛评论专家,邀请了从80余篇投稿稿件中脱颖而出的13位优秀投稿作者现场发言。待论坛结束后,计划于明年将所有论文集结出版。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主持论坛上半场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主持论坛上半场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

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下半场

论坛以“格物·开新”为主题,致力于对基于东方审美传统之上的当代艺术进行一次思考与探寻。所谓“格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通过对物象表面的描述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内涵与寓意,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是东方哲学影响下东方艺术独有的气质。而“开新”则指东方当代艺术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格物“格”的是艺术的内容,开新“开”的是艺术的思想与表达。唯其如此,才能创造出有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艺术作品。

东方美学,是一个宏大的体系,是融合的产物。中国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哲学脉络。本次论坛以文会友,共同探讨如何为东方美学注入新思潮下的人文活力与时代张力,为东方艺术的当代表达找寻新的美学语言,找到与时代精神接洽的美学支点,在全球化语境下不断融创中西、革故鼎新,聚焦东方文化多元内核,为重新审视、研究东方当代艺术的价值提供全新的视角与路径。

投稿作者发言

韩国延世山艺术博物馆馆长炆李代表参展作者发言时说道,中日韩三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浮沉也如出一辙。因此东北亚或东亚要具备共同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的精神。艺术家通过自己独创的绘画语言来形成交流沟通的纽带,将亚洲各个国家的现代美术连接起来。努力让对艺术的谈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变成现场语言呈现给大家。

韩国延世山艺术博物馆馆长炆李代表参展作者发言

韩国延世山艺术博物馆馆长炆李代表参展作者发言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宣布论坛开幕时表示,“格物·开新”是东方当代艺术家的使命和担当,其作品应扎根于深厚的东方文化沃土,表现出东方美学的内在意义,于细微之处可见东方神韵,不拘泥于范式而走进人心,传达对生活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如果“当代”能考虑更多的文化多样性,我们就应当摒弃“当代艺术”只能由西方定义的惯性思维。从“西学东渐”到“东西结合”,再到“无问西东”,是东方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如何基于东方传统文化与审美,融合西方艺术观念,产生新的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当代艺术;我们如何“溯源”东方传统美学,“追寻”与当代价值取向之间的关联,并为东方当代艺术的“别开生面”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也是本次论坛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宣布论坛开幕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宣布论坛开幕

东方美术作为艺术被欧洲接受是在20世纪以后,东方艺术在世界视野里出现的时间较短。东京艺术大学的只野彩佳(日本) 在对中日韩当代艺术在意大利的藏书量与未来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发现,目前在意大利乃至欧洲被认可的纯艺术、高端艺术文献中,中日韩的当代艺术典籍依旧屈指可数。正因如此,中日韩艺术家才更需要学习历史,掌握技术,用艺术语言向世界为东方艺术发声。

嘉宾评议

嘉宾评议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今天,塑造本土艺术品格、加强本国艺术话语权愈发为当代艺术创作者所重视。中国艺术源远流长,在历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本土艺术语言体系。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曾雨馨以两种笔墨实践为例,深入阐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传统艺术语言“笔墨”的再语境化实践内容及意义,以此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发掘传统文化于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方位。

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嘉宾评议

嘉宾评议

艺术是文化的风向标,因此艺术风格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体现处于当时历史阶段的文化政治历史衍变的缘由。中央美术学院的贾博昊将目光聚焦在了⽇本艺术在明治维新时期的转变,这不仅是研究明治维新时期⽇本⽂化转变的重要突破点,对⽇本⽂化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中国⽂化研究甚或是东北亚⽂化研究具有关键意义。

贵州画院副院长、贵州美术馆副馆长刘一意发言

贵州画院副院长、贵州美术馆副馆长刘一意发言

东方的当代艺术,需要以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为基础,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进行求同存异,启发借鉴,继往开来、融合创新的理论思辨与艺术实践。贵州画院副院长、贵州美术馆副馆长刘一意在论坛发言中表示,期待通过不懈努力,产生大量具有继承性、思想性、创新性、民族性的当代艺术作品,有效助推东方当代艺术价值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