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简逸•冲和——巨石写意花鸟画品鉴展在西安谷风半山艺术空间开幕

展览资讯 来源:美术网 2021-04-11 11:13
4月10日下午3时, 由黄土画派美术博物馆、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刘文西艺术研究中心主办,谷风半山艺术空间承办的“简逸·冲和——巨石写意花鸟画品鉴展在西安谷风半山艺术空间开幕。

4月10日下午3时, 由黄土画派美术博物馆、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刘文西艺术研究中心主办,谷风半山艺术空间承办的“简逸·冲和——巨石写意花鸟画品鉴展在西安谷风半山艺术空间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

赵振川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乔玉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终身艺术委员

郭线庐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吕峻涛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

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王恒斌 陕西省教育厅总督学

姜怡翔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蔺宝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郑墨泉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华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刘永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刘良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

何虎林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王保安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刘丹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徐步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乔建业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王潇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舒宏昌西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马河声书法家

吕书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陈联喜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花鸟画家王忠义

西安国画院画家商文彬

吉武昌美术理论家

郑伟斌 陕西国画院画家

据了解,多年来,巨石先生一直从事中国画新水墨的探索,在笔墨、构图、趣味上总结出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方法,在继承中国传统写意笔墨观念的同时,更加关注时代审美趣味,画面中体现出“内心”与“外物”的强烈观照。同时在学术研究上,长期致力于中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这使得他能在国际视野的基础之上区别、归纳东西方艺术的优长与互通之处,在创作中打破约定俗成的传统花鸟画审美样式,以简淡的笔墨语言表现出个人对时代审美趣味的反思与重构。

本次展出的近七十余幅画作,是画家巨石近几年来的精品之作。可以看出画家本人在艺术风格上新的探索和追求,画面或寥寥数笔,或极尽繁复,展示出全新的气象。

自由舒展的诗意——巨石的水墨画

文 / 邵 大 箴

在巨石作品前面,我们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他的一幅幅画面,把我们引向大自然,与天地间自由生存的鱼类、飞禽、树木和花草交流,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浮躁,心境得到舒展。这是我们在欣赏当代画家作品时很难得到的一种审美享受。他的作品之所以不像有些作品那样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施加压迫感,而给我们以愉悦和欣喜,主要在于他有现代的创作理念,以轻松、平和的心境对待艺术,随性随兴,不赋予自己作品过多的教化功能,而以呈现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形态和神韵的丰美,以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启迪人们与它们对话,以至进一步与它们在情感上交融,从中引发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巨石是一位花鸟画家,在中国画领域,人物、山水、花鸟三个门类,就创新的难度而言,花鸟排在最前面。因为它的题材内容比较约定俗成,表现语言也有较为固定的法则,而历代大家又成就斐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所突破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而且还需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花鸟画的本质,从人与自然和谐、融合这一永久话题出发,结合当代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发掘新的表现内容和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巨石涉足画坛之后,经过实践和思考,确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他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注重在原有的题材中,写花鸟虫鱼活泼、生动的生存状态,表现自己对它们真挚的感情,语言不落俗套;另一方面,他敏感于当代人们面临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自然界生态严重失衡的问题,用自己的画笔写万物生命的价值,赞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巨石的创作便在表现内容上与一般传统的花鸟画拉开了距离。

但是,巨石花鸟画创新的意义更在他独创的形式语言。他有意识地背离传统花鸟画的构图模式,例如同样采用“片断”特写的方式,他描绘的花卉、树木枝叶的片断,却有别于传统的选择套路;又如同样是画面上花卉与鸟禽的结合,他却一破旧有主次分明的布局法,将它们不经意地并置在一起,看似松散,却有内在的主次关系;画面留白也是如此,随随便便中有自己的匠心。在描写花鸟虫鱼时,他善于表现它们的动感和展示它们在动态中的生气和美感。他注意整体地把握客观物象的形,用简练的细部强调出对象的特征。他的笔墨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敢于大胆运用线与块面在反差中的组合,运用较为强烈的黑白对比关系,造成画面的视觉张力。总之,他的作品予人一种“陌生感”,而正是这种“陌生感”给人们以新鲜的艺术感受。画,正如古人所说,奇中求奇易,但肤浅;平中求奇难,耐人寻味。巨石的画似随意写来,兴之所至,无刻意预先设计,但自由生动,别有一番情趣。

巨石傍依的是中国绘画的意象说和写意理论:艺术家从生活中吸收创作资源,获得真切感受,但不拘泥于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而是把自己对客观自然的体验诉诸于笔墨,以形写神,在神韵中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看法。这正如前人所说:“自然景物如画,然究非真画也;摄影之景物可以如画,然亦非真画也。故画之贵乎师造化、师自然者,不过假自然之形相耳。无此形相不足以语画,然画之极则,终在心源。”(潘天寿:《论画残稿》)巨石的作品与其说是呈现客观自然的美,毋宁说是表现他在客观自然中发现并经过提炼过的那些与他心灵息息相通的审美元素。他的创作含有相当的主观成分,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2009年巨石的大幅作品《和谐曲》(185cm㐅195cm)人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此画又被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贵宾厅永久陈列收藏。《和谐曲》以湿地回归、仙鹤归来为创作理念,表现关注生态、保护自然物种的主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取春回大地大群仙鹤-和谐、吉祥、幸福的象征-欣喜归来作为题材,表现祖国的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立意就别具匠心。而在构思上,集中写蜂踊归来的鹤群,从近处到远处,从相对的静态到激烈的动态,由实到虚,由清晰到朦胧,写形写意,浓墨淡墨,点点鹤头部丹红,加上画面上方的题字……作品犹如一首激情的乐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传统花鸟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但如何用新颖的、与时代相适应的题材和形式语言加以表现,还是当前花鸟画创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和谐曲》创作的成功,无疑对我们花鸟画创作有借鉴的意义。

巨石是一位有进取精神和很有潜力的中年画家,他未来的艺术之路很长,他会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向人们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