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国画院
3月17日下午,陕西国画院“艺传”系列讲座第六期如期举办,着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程征教授作了《笔墨溯源纵横谈》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王潇主持,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武西明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师李慧子博士、军旅画家杨兴文、军旅作家冯婕、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张华、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乔建业,陕西国画院画家沈荣华、苗壮、祁自强、白霜亮、陈亚敏、江天、耿齐、韩勃正、白海鸿、武斌、郑伟斌、徐晓荔、黄菲、郭禹池、张立、陈延军等以及来自美术界各领域的百余人在现场聆听讲座。雅昌艺术网并开通实时直播,12000多名网友通过网络观看了讲座。
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张华
讲座伊始,张华副院长介绍了程征教授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色。程征教授是中国当代兼擅美术理论和绘画的学者型画家。曾任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2001年调往西安美术学院,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理论委员会主任;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学术主持: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王潇
笔墨问题是中国画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画不同走向的主要分野所在。程征教授在多年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与中国画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笔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思考。他从史学线索与艺术本体两方面就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进行溯源、比照、分析、归纳。
他指出,长安画派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传统”是有限的传统。他于是在考古学的支持下,拓展“传统”的概念,从艺术发生学的立场探寻笔墨形态源流,认识艺术规律。
程征教授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体系是参天大树,先秦以来以至现当代的绘画是繁茂的树冠,而中国史前文化是其根系。讲座的主要内容即是从根系的原始彩陶上的墨笔彩绘溯源中国画的笔墨形态。
程征教授的主要观点有:书画同源,中国画与书法的审美基础同宗同脉,这首先因为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与材料相同;笔墨的美感深藏哲理;在笔法与墨法中,由于融入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而确立了墨线的中国文化特性;中国书画的墨线,不仅是造型艺术意义上的轮廓线、结构线,而是融入了东方哲学精神内涵的特殊视觉文化观念形态;墨线在文明时代升华为书画艺术的笔法;陶器上单纯的黑色,升华为书画艺术中的墨法;中国笔墨里积淀了三大要素(内涵):应物象形、东方哲学内涵、艺术主体的情感。
最后,程征教授总结到:由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在黄河流域持续发展的彩陶图画中的线描形态,呈现为由工整向类似狂草那样狂放不羁的大写意的发展趋势。彩陶图画在三、四千年完成的这样一个运行周期,后来又在文明时代的书画艺术的演进过程中复演,我们从战国帛画到青藤、八大山人、黄宾虹等人的作品中的墨线形态,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讲座结束后,程征教授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一幅人物画作品捐赠给了陕西国画院。
文章标题:《艺传》讲座第六期 : 程征《笔墨溯源纵横谈》3月17日在陕西国画院举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op/4/news-61.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