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善于捕鼠,能够保护粮食和藏书,猫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
黄庭坚书《幽兰赋》碑刻《幽兰赋》碑刻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共十二通,每通高2.08米,宽0.60米,字为行书体,现藏于叶县县衙博物馆。《幽兰赋》原文为唐人韩伯庸的应举之作,是赞颂生地偏僻...
在这各种书体的概况介绍及名笔的作品亮相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内在的、书法史学意义上的打通贯穿,也缺乏各种体式转变的脉络分析及笔墨演绎的规律解读。
即将于纽约苏富比上拍之沈周行书《落花诗》卷,共录诗十三首,笔划遒劲,行气自然,实乃沈周书黄庭坚体之杰作。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搨本、摹本、拓本……你分清了吗?
从2018年底起至2019年3月底,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明人画出警入跸图》以“古画动漫”的形式,讲述明代皇帝骑马出京,坐船还宫的景象。
中国文化是世上最早最大的一支,数千年唯一不曾中断,未被征服的伟大文化。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最近公布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2019年1月16日-24日)的展品清单中,消失了近百年的北宋李公麟所画《五马图》出现在了展览的第五章中。
12月13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呈现了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馆馆藏的张伯驹先生的书画作品三十余件,潘素先生的画作十余件。
“韵”的兴起是书法从工匠技术到文化艺术的转变,从客体的形式至上到主体的精神至上的转变。据说,《伯远帖》所显示的晋韵风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孔侍中帖》、《鸭头丸帖》也堪称“韵”之典
《仁亭诗卷》高33厘米,长2.35米,总共书有百余字,所书内容为黄庭坚自己创作的《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第一章《仁亭》。这卷书法采用的是行楷大字,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呈放射状,笔画长枪大...
收藏这一行的水很深,但是有过了解的都会知道,往往天价古董的竞拍出的数字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估计只有懂行的人才能够明白。
在四僧中,论书法当属八大山人第一,他肃穆高古的书法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代黄宾虹曾提出八大“书一画二”之说,似八大这样书画双绝的巨匠是十分罕见的。
王诜的宅园(西园)堪称当时京城主要的雅集中心之一。其私第之东筑“宝绘堂”,专藏古今法书名画,其风流蕴藉,大有王谢家风,苏轼为其作《宝绘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