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开展了,“林下风雅”这个命名即可领会展览的核心主题——古代文人高士的精神世界。
拍卖亮点亦包括芝加哥李氏家族珍藏中国书画,以及耶鲁大学艺廊珍藏书画,拍卖所得用作耶鲁大学美术馆购藏基金。
中国的漫画历史源远流长,它随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变革而变革。
由唐宋文人所积累的书画技法、艺文品格和思想境界,对后人更是影响深远。
写完这幅书法,赵孟頫传奇的书法生涯才算完美谢幕。《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去世前的书法名帖
原标题: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赏析——元代书法回归传统的范本《王安石杂诗卷》细节行草《诗赞卷》细节《韩愈进学解草书卷》细节“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备受世界瞩目。其线上展...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渊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最早可追朔至六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型态的作品;到了宋代,因宫廷画家的发展而达到高峰。
歪斜、松散、浓淡、开张…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缓急,节奏快慢而产生优美的韵律,通过点线,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牵侧斜正,均衡,大小,错落,动静,收放,以动态的、静态的表达,显现出互相...
一、董其昌的“矛盾”上海博物馆日前展览的“丹青宝筏—董其昌艺术大展”共展出了董其昌及相关作品一百五十余件,其中不仅出现了赵孟頫的作品,还有董其昌仿赵孟頫创作的《仿赵孟頫秋山图轴》(...
虽然这样的价格对普通人来说已是“天价”,但保利拍卖专家李雪松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表示,自己觉得这样的价格“稍有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
唐代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据统计,目前仅刊布的洛阳唐代墓志已经达到6000余方。
据悉,以浙博馆藏书画文物为主的展览——“化古为我·馆藏明清仿古山水展”4月11日在浙博武林馆区开幕。
山水之景朝暮明暗,四时变化,阴晴交替皆不同。饱游饫看,目识心记,方能得其仿佛。愿君遍览春日群山,随落花流水杳然去,寻得别处天地风光好。
在这各种书体的概况介绍及名笔的作品亮相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内在的、书法史学意义上的打通贯穿,也缺乏各种体式转变的脉络分析及笔墨演绎的规律解读。
作为后世的临摹者,我们通过对王蒙不同画作中的笔墨表现以及空间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在脑海里再现王蒙的创作心态,窥见一斑王蒙的山水世界,以滋养自身的漫漫临创之路。
吴昌硕在白描兰花中,正传承其遗韵,而各尽其趣。与赵孟頫相比,赵氏浑厚,吴氏秀媚;赵氏润泽,吴氏干笔。而二者之共同点则是以书入画,画中有书,吴昌硕自己也曾说:“予偶以写篆法画兰,有伧...
到今天为止,有记载的古籍流通史大约有3000多年,拍卖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
董其昌作为书画家、收藏家,一生注重鉴藏。他甄别寓目的古代作品,进行风格分类,逐步形成了“南北宗论”等书画理论,并指导了自己的书画创作。
若以个人为言,传统的儒家教育,总是教人处世要温良恭谦,谦虚是做人的原则。从书画的创作,敢说自己超越古人,史上几乎难得一见,有之“两文敏一大千”。
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自开展以来,一直是文化界的热点,配合这一大展而筹备较久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上博举行。
过去尤其强调古典的重要性,尤其在书法界一再地主述“二王”,但在绘画上把复古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影响深远的就是赵孟頫。
吴镇癖爱梅花,筑梅花庵,栽梅数百株,自号“梅花道人”,又自题墓碑“梅花和尚之塔”。吴镇虽爱梅,却不见其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嘉善的文友也告诉我:“吴镇从来不画梅。”这是此行留给我的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年在北部院区推出了“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展览,展出了历代名家的数十件书画作品。
自1月23日起,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将进入下半场。
书画鉴定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例如清乾隆朝借《石渠宝笈》诸书的编纂,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编目、鉴定。
苏轼画风大胆,极具创造力,尤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但可惜的是,流传至今的苏轼画作十分稀少。
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法宝重光—千年国宝佛经大展》27日在嵩山少林寺大禅堂开幕,展览汇集荣宝斋征集的藏品及少林寺藏经阁的秘藏,时间跨越15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