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羽|“贺丹”展览之后
贺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形成了稳定的图像模式,那些具有广阔视角的作品,就像是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图表那般冷静,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式样循环复现。
旅居巴黎那些年,贺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也为让其他中国艺术家享有他的经历付出了很多努力。
贺丹延续至今的油画图卷,也是从那个年份开始浮出水面,例如1992年的《驴市》。有趣的是,从他那些画卷中来看,他的目光所聚,是中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众生。
作为艺术家个人所表现的经验性存在,更多的时候常常体现出某种精神的还原,折射着艺术家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
众多人物大场面的表现一直是贺丹的创作主题。农贸集市的喧闹、大漠黄沙的尘烟、雪夜土塬的静谧、欢庆锣鼓的激情澎湃,一如黄河般延绵不绝,组成了贺丹式的《黄河大合唱》...
贺丹喜欢画人。第一次粗粗浏览贺丹的作品,首得印象,贺丹画了两类人,“一群人”和“一堆人”。不是玩弄文字游戏,因为只要依着贺丹的艺术行旅一路梳理下来,两者的不同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