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这些天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对外展出。
十五世纪中叶,吴门地区的画家承接古代大师的衣钵,创立了区隔宫廷与浙派的新风格,并开启了一场跨越几个世纪之久的“文艺复兴”。
万众期待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定档2018年12月7日。这是中国内地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董其昌艺术大展。
董其昌把禅宗思想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以“平淡自然”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把握了意境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所谓“平淡”是在稀少、简淡、朴素中包蕴无穷的意趣,有味外味、韵外韵,让人咀嚼...
《追摹古意山水图》作者:董其昌,创作年代:1617,规格:108.5×44.5cm,材质:绢本水墨
《秋江渔艇图》作者:董其昌,创作年代:1613,规格:131×60cm,材质:绢本设色
董其昌的是如何在书画领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史中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呢?或许在2018年你会有这个机会去了解他。
董其昌一生注重鉴藏,他题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曰:“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
在四僧中,论书法当属八大山人第一,他肃穆高古的书法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代黄宾虹曾提出八大“书一画二”之说,似八大这样书画双绝的巨匠是十分罕见的。
古人把书房称为“书斋”,“斋”字有净化和静寂的象征,它是文人雅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