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初期算起,中国石窟保护已经走过了逾100年的历程。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
在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绘有飞天四千五百多身,加上榆林、东西千佛洞,总计近六千身。
在时间的洪流中,一千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的光影。用“沙画”再现经典敦煌壁画,动人的美好转瞬即逝,呼吁大众关注和保护敦煌文化。
艺术随着人类的文明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文明活动的展现,也是人类对美的认知与追求。在生活方式极其简单,社会的组成方式比较粗糙的远古时代
传统遇见流行,国宝“活”起来 “十一”期间,随着旅游热中高涨的“西北风”,敦煌热越发猛烈,15元一只的莫高窟特供雪糕也成了最火拍照道具,一天能卖1000多只。
韩卫盟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开“露面”的莫高窟临摹作品或是数字化成果,多是围绕某个经典洞窟中经典壁画或塑像,类似此次完整将整窟复原临摹“搬出”尚属首次。
中国画的色彩在用法上既定的程序步骤定法成规,限定了色彩表现力的边界,因此,色彩始终在中国绘画里面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欠缺笔墨的表现力度,难以企及表达作画者精神面貌、思想意境的这个层...
原标题:莫高窟启“云游”参观 邀众家中“漫游”畅享敦煌文化 图为“数字敦煌”资源库,观众可随时随地游览欣赏敦煌文化之美。 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2月9日电 (记者
提起敦煌,脑海里总是浮现莫高窟的千年绝唱,沙洲夜市的把酒言欢,大漠红日的热迈豪放,月牙泉的神秘瑰丽,沙漠骆驼的浪漫不羁……?而每一个去过敦煌的人,都中了莫高窟的毒。尤其是它的壁画。看...
周向荣/敦煌研究院 中国画就是黑白的文人水墨画吗?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重彩壁画告诉我们,色彩的运用,在中国绘画传统中曾经是绝对的主流。
原标题:降雨持续!莫高窟暂停开放 确保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昨晚(16日)开始,甘肃敦煌迎来持续降雨。
7月17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目前莫高窟窟区雨势加大,洞窟崖体有零星碎石掉落,湿度较大。为保障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
中新网兰州7月8日电 (记者 冯志军)敦煌研究院7日深夜发布消息称,敦煌天气已转晴,通往敦煌莫高窟窟区的水毁道路已恢复通车,7日暂闭一天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已具备正常
一副棕框眼镜架在李云鹤的国字脸上。 若隐若现的白线把镜片分成两块,挑起眼睛走路时,就用上面的平光镜;垂下眼睛工作,就用下面的老花镜。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世界心碎神伤。文物之殇,就是文明之痛。每一件传世瑰宝的逝去,都是在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剥下一块碎片。
4月15日,“朝圣之路·圣迹——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展览将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这是一次延续了三年的巡回展览;敦煌,是展览的最后一站,开幕式后将举行为期70天的展出。
2019年适逢张大千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此举办了这次大展,让观众重睹其精彩绝伦的艺术传奇与大师风采。
然而无论给予怎样的评价,当年抢劫文物、征集文物者俱已逝去。通过他们流失海外的文物仍然在遥远的地方滞留。
一元复始之际,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的成果精粹来到燕赵之地、京畿河北,作为2019年新春特展,讲述又一个“中国故事”。
1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腊八节。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看作为“大吉之日”。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2月30日。
作为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要的入境展览,由国博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开幕式21日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百余件被誉为“世界美术活化石”的古代岩画和边塞文化重要见证的居延汉简亮相。
10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正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
作为正在敦煌进行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展览展会活动之一,“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展”28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举行了《千年律动——敦煌壁画里的体育运动》专场活动。在感受千年的丝路文明和敦煌文化魅力的同时,寻找古代人运动健身的印记。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僧侣与艺术家”18日同时在位于北京798的木木美术馆开幕。137幅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以高清图片形式复原。
在佛教造像中,昆仑奴为文殊菩萨之牵狮者,亦是普贤菩萨之牵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