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拓展,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形态不断丰富,使艺术品及以资源资产化为核心内容的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亟需深化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也开始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对客户进行财富管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还没有结束,我们已经走在了辞旧迎新的道路上。回顾2018年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其心情都可谓是复杂的。
艺术界有骗子,艺术金融界多有诈骗事件,这好像是这几日艺术界朋友圈的新话题。依我看来,这个话题谈论的事件虽然是新的,但就话题而言一点新意都没有。
中国艺术金融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八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涌现与积累。
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年度研究报告(2017)》。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的年度研究报告。
艺术市场里的最新数据再次与我们的看法相背,2010年佳士得宣称总成交额达50亿美元,是佳士得成立245年来收获最为丰盛的一年。
艺术品基金的出现,改变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
2015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暨艺术电商全球峰会日前举行,负责人以“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市场与艺术电商发展”为主题,就艺术品收藏等新业态各抒己见,探讨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艺术电商创新发展之路。
艺术品电商大多定位于消费艺术品,而不是投资艺术品,也就是说它的需求客户群体是大众,这契合了现阶段中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财富状况。
“金融杠杆”已经成为市场影响力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把双刃剑带给原本就脆弱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福还是祸,确实需要整个行业的观察和监督,艺术金融的健康发展,长路漫漫。
尽管2016年屡有顶尖艺术品创下新的拍卖纪录,交易总额较上年略有增长,但由于大盘缺少中坚买家群体的有力支撑,普通艺术品流拍现象严重,市场复苏趋势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