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会开始进入赛博(Cyber)时代,“网红打卡”成为赛博时代人们新的娱乐消遣。
种种活跃的事件都在表明,艺术领域与社交媒体的交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交媒体给艺术带来的改变。
你会花多少钱来拥有一件于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艺术品?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数百万,仅仅因为其背后的 NFT。
4月16日,《八月未央》上映,距离庆山(安妮宝贝)2001年出版同名小说《八月未央》20年。这部承载着诸多80、90后青春记忆的经典IP影视化后,被各类社交媒体吐槽不断。
2016年前后悄然出现的“剧本杀”游戏,在短短几年间俘获了众多年轻玩家。
中国文化备受欢迎,中国科技同样引人关注。
让作品在美术馆进行展览的同时,也能以更多的方式、更丰富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让沉睡在美术馆中数以万计的作品真正“活”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样的穿搭风格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出来,想必大家对 Y2K、Cyberpunk、Vibe 这些词汇都有所耳闻,但也许对它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表面。
4月16日,法国文化部长弗朗克·里埃斯特表示,之后这批文物将被转运至卢浮宫。
来到第 17 个年头的上海时装周通过 5 年时间,打造出符合自身的视角与定位,从一个花季妙龄少女逐渐向一个能够平衡艺术创意与商业价值的“新青年”转变。
近一段时间,纽约市的焦点大概都在曼哈顿Hudson Yards(哈德逊城市广场)在历经12年设计建造后,正式开门迎客。
这类展览能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但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
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还没有结束,我们已经走在了辞旧迎新的道路上。回顾2018年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其心情都可谓是复杂的。
商业化在时装周的发展上似乎也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设计本身还是发展路径上,我们看到更多商业的痕迹。
近日,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我在互联网中成长”一展,探讨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新型的游戏、娱乐、社交以及表达的渠道。
这个品牌又一次利用了社交媒体的力量,但这次是单独和一位艺术家合作,进行他们的最新项目#TimeToParr。
9月15日,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宣布将微信纳入该馆展品,微信也成为首款被V&A纳入藏品行列的社交通讯类应用产品。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品鉴证备案”的机构,还是鉴定机构,只不过把这个鉴定过程从“后”提到了“前”,从“被动”改为“主动”。
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曾在其社交媒体分享了关于博物馆和美术馆设计的未来20大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