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珍品」拍卖将呈献逾250件各式中国瓷器及艺术精品,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新中国时期,纵横四千年。
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日前宣布,将于9月8日至16日举行“亚洲艺术周拍卖会”。据了解,该拍卖会将呈献各类亚洲优秀艺术作品,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
仰天大笑出门去,乾隆岂是蓬蒿人!
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将于11月8日呈献各式私人收藏御瓷珍品,焦点拍品乃一对清雍正粉彩三多杯,珍稀秀雅,极为难得。
玉镯黄玉为材,大面积留皮带沁,整器圆雕成镯,浮雕螭龙纹,取意高古,朴拙苍劲。镯玉质莹黄,皮色棕褐,雕工洗练,打磨精良,抛光细腻,日精月华蕴含其中,直追高古。
当代玉雕收藏并不仅仅去关注玉质的白细,应该关注品质和特色,还要关注作品所要表现得文化内涵。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500年左右一支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苏南浙北)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南方的良渚玉器与北方红山玉器,共同构成中国史前玉文化的两大板块。
被称为玉石中翘楚的白玉,最早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而存在。它的表面细腻润泽,最能体现刚柔兼备的品质,用它雕琢出来的艺术形象和器物曾多次在拍卖市场创下令人振奋的天价。
每个爱玉者都想得到一块颜色润度都非常出色的和田玉石,但是又苦于初次涉足在这极为复杂的玉石大世界而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是收藏原石好还是成品好呢?
和田玉收藏应该多看、多学、多赏、多玩,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审美观与喜好。只有这样,才能从当今堪称浩瀚如海的玉雕作品中,寻觅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块“有缘玉”。
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玉器除了用于佩戴、把玩、作按摩工具外,还有服食玉屑的。
清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它汇集前代工艺之大成,其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数量之巨,是历朝玉器所无法比拟的。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或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虽然今年艺术品市场整体走势低迷,部分玉器拍卖也呈现出萎缩态势,但是清代玉器精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仍旧通过了市场的严峻考验。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来都深受国人的喜爱。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中最为著名的和田玉,无疑是是投资收藏或送礼的佳选。
由中国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和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主办、波兰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的《晚明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展》12日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国家博物馆举行。
“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特展通过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等各类精美藏品,呈现乾隆皇帝鉴赏文物、经手把玩,不仅为之量身订制匣盒,妥适储藏。
由中国首都博物馆组织的《晚明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展》12日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国家博物馆展出,吸引不少当地居民参观。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因此将墓穴精心设计为“灵魂不死”的来世道场,并随葬兵马俑、乐舞陶俑、马拉战车、珠宝及玉石等冥器。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因1936年在余杭区良渚镇首次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距今约5300年—4300年。
近日,《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
“玉魂国魄”,是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独特地位的最好诠释。夏商时期的玉器,上承新石器时代“以玉事神”的传统,开创了“以玉载礼”的新风尚。
近期,有六件中国当代玉雕作品被运送到大英博物馆进行展览、收藏。据了解,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21世纪当代艺术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