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丞(1904—1996年)是民国时期从中华书局走出的一代俊杰、海派大家。名德坚,字子丞。亦作之淳。号淳然居士、听蛙翁,室名“离垢居” “壶芦庵” “听蛙馆 ”。浙江嘉兴人。
由上海美术学院、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风从海上来—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优秀作品展”,2019年3月15日至5月6日在柏林市克林霍夫大街21号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郑午昌在民国海上画坛不仅艺术成就卓著,而且交友极广、为人四海、声望极高、一呼百应,换言之,郑午昌在民国画界有很高的话语权和很强的号召力。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为中心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属于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以作品雕工细腻、内涵深厚而见长。
郑午昌(1894—1952),名昶,字午昌,号弱龛,室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近代海派著名画家(海上六十家之一)。工山水,且曾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
吴昌硕的绘画在70岁后变得更加圆浑深沉,常以复色或墨色交加齐下,风格趋于厚重,线条干枯苍浊,用笔似猛烈而沉着,变化多端。
“海派巨擘——任伯年绘画作品展”8月2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层1号临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分为“艺术成就”、“师承起源”、“游历交友”、“后世影响”四个部分,共展出任伯年及其相关艺术家绘画精...
2018年8月31日,丁辅之“海派甲骨文书法”艺术传承巡展杭州展在孤山印学博物馆和西泠印社遁庵开展。
在中国绘画史中,有这样一位巨匠,嗜爱书画入骨,一生画笔不辍,历晚清、经民国,“运古”精深,在70多年的从艺人生中,以书画篆刻为毕生事业,以真言笃行反映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