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少传统文化都把其当作“假想敌”而避之不及。即使全媒体给传统演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使我泱泱民族的丰富文化底蕴有了新创造。
艺术与夜、与女性都有着深沉缠绕的不解之缘。
近期,年轻人青睐的“剧本杀”活动频频惹上负面。“社交新贵”失宠、内容隐藏风险、监管风暴压倒剧本杀……各种声音层出不穷。
北京环球度假区一经开园就火遍全国,离不开其中全球流行的电影元素。
打通虚拟与现实,剧本杀依然是剧本杀,只不过是自己玩还是看人玩的区别;打通行业,是它的下一场。
2021年夏天,整个中国文化娱乐行业最火的关键词,非“剧本杀”莫属。
6月29日,“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在北大红楼正式与公众见面。
2016年前后悄然出现的“剧本杀”游戏,在短短几年间俘获了众多年轻玩家。
当前,文化产业正呈现出以数字化方式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
光一直无处不在,但人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光放进了以创意加艺术打造成的一个个灯光装置里,那么光、设计师和体验者三者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化学反应?
无论舞台艺术、电视节目还是旅游景区的表演项目,科技始终在各类演出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物展策展,有着太多可以探索的面向。它所调动的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外包装”不管如何变化,核心都必须是文物、艺术。
“沉浸式”不应成为泛娱乐化、空心化的代名词。追求数字技术与人文艺术最大程度的完美相融,是沉浸式展览的根本目标。
艺术家们借助于模拟还原虚拟世界,使观赏者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空间互动,用激动人心的交互感来冲破日常人与他人、与周身世界的隔阂感。
这类展览能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但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
3月23日,知名艺术团体teamLab在上海的首次个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在油罐艺术中心开幕,创始人猪子寿之来到展览现场,分享了其创作的一些理念。
沉寂许久的魔都即将迎来三个国际重量大展。
2018年,人工智能进入艺术的步伐正在加快,它们不仅可以创作出色的艺术,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当前的展览、拍卖等艺术体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的突飞猛进,更多奇思妙想正在变为现实,并日益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近些年,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都推出了春节特展,撷取各自馆藏精品,以飨观者。与艺术相约、到展馆过大年,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新时尚。
Paul和他的团队,除了天马行空之外,对环保的问题也十分关注。看这面利用五万多颗颜色各异的废料纽扣,组成的高达3米,宽达6米的展示墙,也是最受网红们欢迎的拍照处。
从西华门一路走向乾清宫,发现今日的故宫与往日相比有些不同。一道道宫门贴上了春联和门神,一盏盏宫灯随风摇曳,进入第五百九九个年头的紫禁城里,年味越来越浓了。
科学与艺术,一个是理性的成就,一个是感知的结果。
haas 兄弟的首个个人博物馆展览ferngully在2018迈阿密艺术周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目前展览仍在迈阿密巴斯博物馆(the bass museum )进行,将一直持续到2019年4月21日。
haas 兄弟的首个个人博物馆展览ferngully在2018迈阿密艺术周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目前展览仍在迈阿密巴斯博物馆(the bass museum )进行,将一直持续到2019年4月21日。
近日,盐田千春的个展“我在别处”在伦敦Blain|Southern画廊展出。这也是艺术家在伦敦的首次个展,展览以全新的场域装置作品为中心展开,包括雕塑以及架上作品。
电子游戏作为一个兼具科技创造和艺术美学的综合机体,它的价值还没有被其所涉及的各相关领域所充分认可。
美轮美奂的沉浸式星空艺术娱乐展——白夜星辰登陆上海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7日电(李秋莹)昨日,一场浪漫奇幻的展览——白夜星辰在上海拉开帷幕,据了解,这是中国首个以星空为主题的沉浸式艺术...
国际知名的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呢喃的泥土”5日起登陆上海chi K11美术馆。展览展出了卡塔琳娜·格罗斯创作的5件与场景相关的沉浸式大型作品。
艺术家doug aitken建造了一个沉浸式的镜面装置,该装置能反射周围的环境,从而开创性地激活整个空间。